近期,联想集团与中铝瑞闽共同开发的“丝绸铝”5L52通过国家标准审定,成为国标新牌号,并于3月28日,在京举行揭牌仪式。联想集团副总裁兼消费业务总经理欧阳峻与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峰出席此次揭牌仪式,共同见证全球3C领域首个中国原创铝合金板材“丝绸铝”及国标新牌号5L52的诞生。
创新材料“丝绸铝”,塑造高颜值好物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笔记本电脑应用场景不断细分,轻薄本、游戏本、办公本外观设计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颜值的需求,颜值和品质在消费者购买的决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户对高品质差异化外观效果的需求推动着材料工艺技术不断创新。
联想“丝绸铝”5L52获颁国标新牌号注册证书
近日,由联想集团自研的新型铝材“丝绸铝”5L52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审核并颁布,获编进入国家标准GB/T 3190,该牌号是3C领域第一个中国原创铝合金板带材的国标新牌号。采用该“丝绸铝”材料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拥有靓丽色彩,丝绸般光感,细腻的表面独具高端质感。
“丝绸铝”5L52兼顾金属光泽和丝滑手感
上月,联想刚刚正式发布了小新笔记本2023年全系列的春季新品。在一众笔记本电脑新品中,纤薄、时尚的小新Air 14 2023 烟霞紫配色,让人耳目一新,该款笔记本电脑机身采用联想自研铝材“丝绸铝”,拥有丝绸般的手感和光泽,颜值和体验感并存。“丝绸铝”材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YOGA、小新、拯救者、ThinkBook等联想产品系列,时尚、潮流、个性化的外观设计,让用户尽情享受“色彩斑斓”的美好生活。
联想小新Air 14 2023 烟霞紫
- 三年研发,“丝绸铝”实现“国家标准”新牌号
近年来受益笔记本电脑设计极致轻薄的追求,镁铝合金材料热度大增。目前,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机身材质采用传统的铝镁合金(5052系列),是以铝为基材镁为主要添加物的材料,铝镁合金适合冲压、CNC加工成型,搭配喷砂、拉丝、阳极处理或NIL工艺,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质坚量轻、密度低、抗压性较强,且易于上色等特点,但存在光泽低,手感粗糙,料纹明显等先天劣势。
在“丝绸铝”材料诞生之前,标准GB/T 3190中的铝镁合金板材牌号绝大部分是沿用前苏联、美国、日本的材料编号,目前已经使用了数十年。
从2020年开始,联想消费笔记本研发团队将颜值和品质的“感性认知”,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量化定义后认为,当时业界所用的板材并不能满足用户对电脑美观和品质的需求,在研发的3年中,联想和组织产业链诸多核心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全制程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做出上万片样品,最后造就以联想LENOVO中首字母“L”冠名的全新材料“丝绸铝”5L52。
联想首席工程师、联想集团消费&中小企业笔记本研发总监辛志峰
中国铝业集团首席工程师、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瑞银
“丝绸铝”5L52材料在工艺制作过程中,实现铁含量的严苛控制,明确定义退火回火的温度范围,面对轧制过程中晶粒的长大、位移、位错等变化,进行最合理的晶粒大小控制,让每个晶粒之间的界面做到最为均匀,产生的位错最小。在阳极氧化的过程中还精确控制了每一个产生酸性腐蚀的成分,包括温度,时间,以及喷砂的颗粒、速度、面积、角度,完成了多个关键工艺技术的指标攻关和定型。
“丝绸铝”5L52拥有均匀的金相组织
随着联想小新产品发布会上,命名为“丝绸铝”的5L52正式向用户推出,预计今年将有800万台联想笔记本产品使用“丝绸铝”5L52材料,将大幅度提升联想笔记本的颜值品质和产品竞争力。
- 新材料技术成果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丝绸铝”(国标新牌号5L52)的问世和国标新牌号的审核颁布,不仅体现了联想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更体现了国家对该创新成果的认可。技术突破得到验证、拥有足够的市场体量、扩展到行业多个品牌采用,联想“丝绸铝”技术创新成果必将带动中国高端铝合金板带材技术领域的突破与进步。
联想产品采用可回收环保材料
在材料技术创新方面,作为国内最早投身ESG实践的科技制造企业,联想绿色环保的创新成果也同样非常引人注目。2021年,联想在适配器、线缆支架、扬声器、电池等部件上PCR(再生可回收塑料)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领先于业界的其它竞争对手,有效减少碳排放量。联想集团承诺到2025年,全线计算机产品均含有再生塑料,以支持产品达到更高的生态设计要求,提供给消费者绿色低碳的产品。
两会期间,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位于北京的联想全球总部园区
革故鼎新,坚守初心。随着“丝绸铝”5L52的国标新牌号的诞生,联想将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绿色环保推向高品质发展的全新阶段。联想以“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创新科技来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同时,联合生态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基础研究体系,向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