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名单”出炉,公布全省10个最佳实践案例。其中,由华数支撑建设的平湖市曹桥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海宁市周王庙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江山市大桥镇社墩畈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均榜上有名,全省10例独占3席。
平湖华数:5G+大田“四情”监测,打造曹桥街道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平湖市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数字化为引领,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开展“高效、数字、绿色、美丽”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平湖华数经过多方调研,从实际需求出发,融合运用广电5G物联网卡与数字农业先进技术,开展平湖市曹桥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该项目建设成集5G+大田“四情”监测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灌溉尾水排放监测系统等一体化数字农田系统。在5G+大田“四情”监测系统中,不仅可以自动识别虫情并进行测报,还可以对苗情/灾情、土壤墒情、农业气象等进行一系列的监测。
目前,平湖华数已为该项目建成2个智能灌区,覆盖农田650余亩,实现节水5%以上,助力平湖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不仅如此,曹桥高标准农田项目作为“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的打卡点,先后接待江苏、山东、新疆等省及省内学习考察100多批次,游客1.5万人次。
海宁华数:一屏感知,周王庙镇农田实现“智防”管理
走进海宁周王庙镇,3000余亩的绿色农田连绵起伏,一幅土地平坦、田块规整、环境宜人的良田美景跃入眼帘。作为浙江省首批绿色农田试点项目,海宁市周王庙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也是海宁首个真正意义上高产稳产、绿色生态、智能智慧、配套齐全的绿色农田样板区,实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15万公斤。
海宁华数实现了一屏管好千亩良田的“奇迹”。打造绿色农田,耕地保护是基础,海宁通过引入“数字农田”现代化管理理念,开发建设了“一张网感知、一地图管理、一平台数据、一体化保障”的绿色农田数字化平台,打造农田数智化管控示范基地。
通过配备AI农情视频站、智能虫害监测系统、病害监测预警系统、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和“两非”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并开发现场视频、数据采集、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等系列功能,实现了农田环境、农作物生产和用地监管全程全方位综合感知,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和管理由“人防”向“智防”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华数还迭代升级了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打造“农田+生态沟渠+生态调塘+三池两坝+受纳水体”的农田退水“零直排”全封闭模式,净化后的退水可循环利用灌溉农田。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成后,总磷指数下降60%,高锰酸盐指数下降30%,氨氮指数下降35%,有效改善了农业面源污染。
江山华数:数据活化,大桥镇贯穿农田全周期管理理念
近年来,江山市紧扣绿色农田主题,以“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为目标,围绕“田、土、林、路、电、技、管、服”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强化智能装备布置,高质高效推进绿色农田项目建设,切实肩负起了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
江山华数活化数据应用,守牢“浙西粮仓”。享有“粮仓”美誉的大桥镇是江山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为了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江山市以绿色农田数据为基础,活用数字管理、数字分析、数据预警,通过一系列可视化、智能化手段,实时掌控农田态势、产业态势。目前,大桥镇已全面打造了产前数据分析、产中数据监测预警、产后数字归集的绿色农田生产数字管理体系,形成“农田”绿色管护、“农情”监测预警、“农数”智能分析三大应用场景。
质量是农田建设项目的生命线,围绕“任务全面完成、项目见行见效、资金安全高效”的总体要求,江山华数还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绿色农田项目建设始终。以科学生产规划,建立全周期数字台账,实现数字管护、科技管护、提升效率、增加收益,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自古以来,粮食生产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浙江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和数字乡村的共建者,华数深耕农村,聚焦农业,积极响应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022年以来,华数在嘉兴、丽水、宁波、衢州等地加速创新步履,累计在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近20个。
未来,华数将持续发挥优势,以数智力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秀美提供坚实保障,使浙江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放大浙江农业的领跑优势,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浙江先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