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江西鄱阳湖畔西面的荒滩野岭迎来了特殊的来客。98位上海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跋涉来此开启垦荒创业的征程。没有房屋,先搭建茅棚;没有粮食,就开荒耕种。一锄头一锄头把湖滩挖成了良田,一棵树一棵树把荒丘栽成了果园,荒滩渐渐有了生气。
变化翻天覆地,故事历久弥新。从鄱阳湖畔荒滩草州上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符号”到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2010年9月共青城市成为江西最年轻的县级市,共青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共青精神的薪火相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绵延庚续,刻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体现在方方面面,鸭鸭羽绒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起源:从无到有,奠基立业
一座羽绒厂,半部共青史。在上海青年们垦荒初步有成效后,大家开始尝试水禽养殖,从最开始的粗放式养鸭到加工成板鸭外销,规模初现。但面对堆积如山的鸭毛,该如何变废为宝?
27名女职工、职工们自愿捐献的近百丈布票、2000余元资金、零散家中自带的缝纫机、板鸭厂里挤出的临时空间,开拓奋进的共青人做出了中国的第一件羽绒服,这是鸭鸭羽绒服的起源,也是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开端。自此,羽绒作为填充料制成服装开始走向消费普及。一件羽绒服也让共青城走向最辉煌的第一次创业巅峰,成为中国农垦系统改革的一面旗帜。

传承:大起大落,从展翅到折翅
1972年,鸭鸭羽绒服品牌正式成立。初出茅庐的鸭鸭羽绒服带着几百件羽绒背心参加广交会,外国友商当场下了订单,一战成名。到80年代,鸭鸭羽绒服单品牌便创下了日销10万件的销售记录,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访华的外宾,一时风头无俩。据统计,高峰时期鸭鸭羽绒服专卖店在全国开有近3000家,订货会开遍全国各地,从业者更是数万计。10万鸭鸭飞浦江、10万鸭鸭闹西湖、10万鸭鸭闯关东……回现着鸭鸭羽绒服当年作为龙头品牌的盛况。鸭鸭的辉煌故事一度成为中国羽绒服行业的注脚。开拓奋进的鸭鸭羽绒服积极适应变化,在国家倡导国内外贸易之际,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羽绒行业保税工厂以及仓库,成为国家外贸出口加工基地之一。

鸭鸭羽绒服的发展史是一个品牌在社会时代浪潮里不断拼搏、创新、前行的奋斗史,也是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发展缩影。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受大环境影响,中国大部分羽绒服装行业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大批“后起之秀”民营企业涌入市场,生产技术迅速更新迭代,行业竞争加剧。持续领跑的鸭鸭却在此时疲态频现,原有的老国企管理模式问题逐渐暴露,产量一路下滑,市场份额一度从1/3跌倒不足1/20。一路下坡的鸭鸭羽绒服积极寻求改变,进行首次战略重组,引进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以及资本。但这次的尝试并未让鸭鸭羽绒服如预期回暖。
革新:校准方位,奋楫笃行
在共青城有一栋略显老旧的厂房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它就是于1982年竣工的老鸭鸭羽绒工厂楼,如今即将变身为工业旅游景点。取而代之的是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建成的“鸭鸭产业园”。

把奋斗刻在血脉中的鸭鸭羽绒服,就如同他的新园区一般紧跟时代潮流焕新。2020鸭鸭羽绒服股份重组,以线上电商为发力点,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实现超百倍的增长。
在品牌的全新升级上,鸭鸭羽绒服联合国内外知名IP,牵手独立设计师,对旗下产品进行全新升级。与此同时,加速发展线上全场景发展战略,多次斩获抖音等多渠道桂冠。此外,鸭鸭羽绒服积极探索品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新表达,启动全新品牌传播战略:打造王一博、佟丽娅等多元化代言人矩阵;与顶级品牌咨询公司华与华合作,打造品牌超级符号。2023年经权威机构官方认证,鸭鸭羽绒服是中国第一件羽绒服的制造者,并具有全球羽绒服销量领先的市场地位。激活深厚的品牌基础加成年轻化表达助力品牌快速拉回声量,数字底座驱动下的品牌生态链路快速放大规模经济的优势,这是鸭鸭羽绒服在新时代交上的答卷。
当年,年轻的上海垦荒队员燃起熊熊篝火的荒芜之地,如今共青已蝶变为一座青春之城、创业之城、中国羽绒服装名城……代代传承下来的共青精神,仍在激励着新一代的共青人努力拼搏。像鸭鸭羽绒服这样的共青名片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续写着共青城发展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