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跳舞吧!不然我们就会迷失了。”这句碧娜·鲍什(Pina Bausch)的名言,或许能最贴切地描述伍时睿的舞蹈旅程。从严谨的古典芭蕾,到流动的现代芭蕾,再到即兴创造的舞台语言,伍时睿以她独特的舞蹈哲学,不断打破自我边界,重塑舞蹈的意义。
芭蕾的起点:对完美的追逐与自我质疑
伍时睿的舞蹈生涯始于对古典芭蕾深深的热爱。芭蕾那种对完美和统一的追求,以及严谨的技术训练,使她深陷其中。然而,在无数次努力追求“完美”并屡屡拷问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她开始反思:芭蕾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反思并不孤单,许多舞蹈家也在寻求答案,而碧娜·鲍什便是其中一位让她深受启发的先行者。
在观看碧娜·鲍什的作品后,伍时睿醍醐灌顶。她意识到,芭蕾并不仅仅是对高身体标准的机械化追逐。她明白,芭蕾也可以是被“打破再重组”的语言——一种将技术与情感、形式与意图融合的创作方式。这样的思路使她开始探索更广阔的艺术领域,而这份探索让她找到了从芭蕾转向现代舞的关键路径。
现代芭蕾的传承与延展
在伍时睿的舞蹈哲学中,“打破”与“重组”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这种思想源于她所接受的舞蹈教育背景,她是William Forsythe“即兴技术”(Improvisation Technologies)的第二代传人。她的教授Esther Balfe,以及曾合作的Georg Reischl,均来自The Forsythe Company,这为她的舞蹈观注入了前沿的实验性理念。伍时睿深刻理解“动作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概念的具象化。”通过这一视角,她逐步将传统的芭蕾标准融入个人化的表现方式,创造出超越技术的艺术表达。
这种哲学让她在与不同编舞家合作时游刃有余。无论是与瑞典斯堪斯舞蹈剧院(Sk?nes Dansteater)在《the feeling of going》中的排练,还是在英国Studio Wayne McGregor的编舞家和前舞者James Pett和Daniela Neugebauer主持的现代芭蕾舞动计划中,伍时睿的表现被誉为“brilliant”(出色非凡),她总能捕捉编舞家的创作意图,融会贯通,并以即兴方式呈现。这份才华也使她受邀与Studio Wayne McGregor Company合作,为其作品注入新的创意与灵感。他们俩说:“时睿在整个作品中是brilliant的!” 在Sk?nes Dansteater排练期间,包括Samuel Denton、Anna Bòrras Picó和Belinda Nusser在内的舞者称她为“像云一样的精灵”,并评价她的动作“稳中带突破,总能超出观众的预期”。
图中为:伍时睿(二排右三),James Pett(三排右五),Daniela Neugebauer(三排右四)
图中为伍时睿(左一)和Sk?nes Dansteater的排练总监 Belinda Nusser(右一)
图中为图中为伍时睿(左二),Sk?nes Dansteater的舞者Erika Polett(左一)和Riccardo Zandoná(右一)
图中为伍时睿(中间)、Pili Abaurrea (左一) 和Samuel
图中为伍时睿(右一)和Kristian Refslung(左一)
图中为伍时睿(右一)和Riccardo Zabdoná(左一)
舞蹈与概念的再创造
伍时睿的舞蹈风格在表面上似乎贴近芭蕾,但她的动作语汇却充满了流动的现代性。她用身体不断打破技术的界限,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全新的平衡点。她的表演,不只是肢体的美感,更是一种超越动作、深入情感与哲学的探索。她善于捕捉舞蹈背后的概念,将抽象的思想融入流动的身体语言中。
正如她在维也纳Brick-5剧场与Orchestra Mosaique合作演出的《Stravinsky Reloaded》中,她将芭蕾与当代舞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编舞家Esther Balfe通过她的诠释,让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延续与未来
伍时睿从不止步于舞蹈的“框架”。她在舞蹈中的探索,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结合,也为舞蹈注入了新的可能性。她曾从黄金比例的美学中汲取灵感,在芭蕾动作的线条与平衡中寻找几何美感;她还将牛顿力学和角动量守恒原理应用于大跳与旋转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舞蹈与科学的互动。正是这种跨学科的思考,使得伍时睿的舞蹈哲学与众不同。
伍时睿的舞蹈旅程,是从质疑到突破、从打破到重组的过程。她以身体为媒介,用每一次表演传递对舞蹈的深刻思考。未来,她将继续在艺术边界中探索,带领观众感受舞蹈超越动作的深刻力量,正如碧娜·鲍什所言——“跳舞,跳舞吧!不然我们就会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