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员工管理严格、工作强度大、实行单休或大小周,是某些大公司的标签。但近期,像小红书、美的等企业纷纷宣布开始实行双休制度,引发出一些不同的情绪。当“高薪单休”与“保障双休”同时摆上桌面时,你会怎么选?围绕上述话题,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发起问卷,结果显示,73%的受访者享有周末双休,但仍有19%的职场人处于单休或大小周状态。
76%职场人享双休,近3成面临单休或大小周困境
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受访职场人享受周末双休制度。但仍有19%的人处于非标准休息状态:其中11%实行单休(每周仅休一天),8%是大小周轮换(单双休交替),5%面临无固定休日的轮班制。而轮休现象多集中在医疗、服务等特殊行业,需依排班及业务需求灵活安排休息。
在平均周工时方面,近一半的受访者工作时长在40小时以内,38%的人每周工作40-50小时,属于标准范围。同时,仍有15%人群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10% 周工作50-60小时,3%达到60-70小时,2%甚至超过70小时。
以单休群体为例,其年均工作时间较双休者多出52天,相当于额外增加2.5个月工作量。通过时间价值对比,单休与双休的差异显著放大:双休者年享104天休息,单休者仅52天,休息日占比从28.8%骤降至14.2%。这种差距直接导致单休群体面临"6:1工作休息比",较双休者的"5:2"比例,生活恢复周期被压缩57%。
52%宁弃高薪也要双休,但61%择业首选薪资
当被问及“双休(8小时工作制)”VS“单休(薪资溢价15%+)”时,48%的受访者选择后者,凸显薪酬对决策的核心影响力。但需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群体仍坚持“休息权优先”,这一比例在已婚有孩人群中提升明显。
在择业因素排序上,职场人的考虑比较现实,61%将“高薪资”列为首要因素,58%重视“餐补/住房补贴”等实打实的企业福利。此外,“职业发展机会(48%)”、“弹性工作时间(41%)”以及“休假保障(31%)”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强度工作、996 工作制以及大小周轮休,搭配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几乎成为大厂的“标配”。但近期,多家企业宣布反内卷,开始落实双休制度,这一转变引发了各方不同的情绪反应。支持方认为长期单休会导致身体疲劳(76%)、私人时间被挤压(71%);而反对方则担心薪资缩水(66%)、跨部门协作难度激增(42%)。
35%期待工作生活平衡,休息日重建秩序
根据前程无忧此前发布的《校园招聘白皮书》,毕业生求职最看重的因素中,前四名分别是成长机会、工作与生活平衡、相互支持与信任、公平公正。这表明,发展前景依然可贵,但如果强度过大,影响到生活平衡,就要让人慎重考虑了。
离开紧张的工作日,职场人试图在休息日重建价值体系:75%通过亲友聚会实现情感补给,62%投入健身运动提升身心状态,47%选择彻底休养恢复精力,30%进行技能学习,26% 拥抱兼职副业,这种选择也折射出“主动健康管理”趋势。
展望未来,35%的职场人最期待实现"工作-生活平衡",33%追求更高薪酬,32%期待"职业发展通道透明化"。这种诉求与当前单双休选择形成呼应,一方面,希望合理工时保障生活质量,一方面,也希望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经济回报与职业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