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延续上行态势,医药股更是强势领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医疗保健业指数涨15.22%,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位居第一。A股方面,医药生物板块年内涨幅7.69%,同样在行业指数中排名靠前。
根据Wind统计,截至1月16日,年内回报率排名前5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3只为医药主题基金(A/C份额分开统计)。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3.1.1-2023.1.16)
鹏华医药科技基金经理金笑非在三季报中表示,除了继续持有消费类资产的白马外,在陆续往中药,创新药方向做布局。医药行业经过大幅下跌,目前十分乐观,看好医药新周期的开始,会积极去研究,做配置。
国泰消费优选基金经理李海此前在采访中表示,从细分赛道的角度,最看好的方向是创新药,创新药是消费升级最为重要的领域,而且创新药兼具消费和科技的双重属性,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首先,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最为确定的方向,创新药是一个长期成长的行业;其次,我国创新药过去几年获得了显著的进步,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再次,医药行业的政策正在发生调整,创新药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政策支持方向;最后,整个创新药板块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
展望后市,招商证券表示,总体来看,当前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流动性相对充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资持续加仓共振之下,市场保持强势,复苏预期和北上资金主导消费龙头和蓝筹风格。节后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进一步加强,加上个人投资者资金有望活跃,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因此,持股过节胜率相对较高。
从资金流向的角度来看,中信建投研报认为,“聪明钱”提前启动,后续阶段性底部已经探明,震荡向上是阻力最小方向。市场蓄势已充分,阶段性底部探明,后续震荡向上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眼下选择让行情到来之时与自己有关可能是投资者最应该聚焦的重点,仓位是春季行情的核心胜负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