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 大武生 孙书旭 直播间,一身休闲装扮的孙书旭正在为大家演唱豫剧。在过去的17年里,这位年轻的民间豫剧演员因为梦想从草根班子一路走上专业戏曲舞台,也曾由于收入微薄差点放弃梦想,选择打工。如今,他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展示自己的舞台功夫,不仅在抖音收获了近60万关注,也靠网友的直播打赏找到了延续梦想的新舞台。
今年30岁的孙书旭接触豫剧已有17年。他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四疃乡杏园村,自小对刀枪棍棒感兴趣,渐渐地有了武侠梦。10岁那年,孙书旭在电视上看到戏曲类节目《梨园春》,穿着戏服的武生在台上翻着跟头让他眼花缭乱。后来,他知道了那个角色叫武生,特长就是能打。孙书旭暗暗在心里想,如果成为武生,是不是就能名正言顺地去打架了?
13岁那年,孙书旭开始跟着当地村里的一个草根班子学习,正式接触了豫剧。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掌握了舞棍、舞刀、翻跟头等武生基本功的孙书旭顺利毕业,加入了当地的一家民营剧团,并在随后的日子里跟随剧团四处演出。
当时,和孙书旭同台演出的都是团里的专业演员,孙书旭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感受到了彼此的差距。由于不是科班出生,其他人练十几遍就能达标的动作,他得练上百上千遍。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原本底子差的孙书旭现在耍起大枪来,一分钟可以转 200 多次,也可以连翻10几个跟头,渐渐成为了剧目里主要的角色。
尽管终于站上了自己喜欢的舞台,但剧团微薄的收入和越来越少的线下演出机会,还是让孙书旭感到了生活的压力。2018年,孙书旭开始尝试通过抖音短视频和直播来展示自己在舞台上的功夫。一开始关注的人很少,但他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创作。转机出现在2019年8月,当时他拍摄了一条记录自己在台前幕后表演练功的短视频,很快就引发了大量关注和点赞,这让他感到未来又有了希望。
从那以后,每逢剧团有线下演出,孙书旭都会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进行同步直播。去年12月,剧团的一场演出突遇大雪。那天特别冷,最后一场戏是《刘墉铡西宫》,孙书旭扮演的刘墉被冻得秃噜嘴了,“不能贬来不能贬”,这句唱词以平时说话的语速加快念了出来。网友们在直播间既心疼又好笑地评论,“实在太冷了,嘴都不搭边了”,还有很多人专门搜索他的账号来评论,“我就是专门来看‘不能贬不能贬’的”。
今年1月,剧团同样在大雪中经历了最难的一场演出。孙书旭回忆到,“特别特别的冷”,最外层的幕布被呼呼地吹起,里层的幕布直接被冻成了“海带”。演出前,孙书旭专门给舞台扫了扫雪,但铺了红布的舞台还是打滑,刚出场孙书旭就滑倒在地上。尽管台下仅有二三十位观众打着伞观看,但直播间里已经涌进了几万人。大风和大雪让舞台上的每一秒钟都是煎熬,但一想到守候在直播间的网友,孙书旭感到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孙书旭和剧团同事们在大雪天坚持演出)
通过在抖音直播表演豫剧,孙书旭不仅获得了新的收入,也找到了将自己的舞台梦坚持下去的动力。如今,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习惯自己在家开直播,没有固定的时间,每次持续三四个小时,想唱了、想聊了就上线开播。有时和其他主播PK,输了给自己画上熊猫眼也不生气。他从不把直播当作一项任务,“不能说有大哥支持你了你就播,没大哥支持你就不播了”。
尽管村里学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在孙书旭的直播间里,90后、00 后的年轻人反而多了起来,有人听着听着,评论“诶,怎么突然觉得豫剧这么好听”,孙书旭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知道,等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肯定会不如现在,以后如果打不动的话,他就继续学唱腔,唱老生,继续把豫剧传承下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建议,各院团号召演员、从业人员积极开通直播,或复现演出精彩片段,或呈现专业唱腔,或展示幕后妆造,或分享历史文化,通过不间断的专业展示,培育戏曲的跟随者、关注者、创新者。柯军指出,直播提升了剧团的关注度,演员们也可通过直播创收,找到了政府拨款、线下演出之外的第三种收入来源。
从2018年至今,孙书旭抖音账号的粉丝已经积攒了近60万、获赞超380万。在抖音,还有更多像孙书旭这样心怀梦想的创作者们,他们在直播间这个更大的线上舞台传唱着流传千年的戏曲,让传统文化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传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