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接受新华网对话,特别提到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房屋保险行业的发展再次受到关注,目前,在国内试点推行的房屋保险类型主要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 IDI)。
为了进一步发挥保险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在2020年开始探索试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全市自推行IDI以来,截至2023年6月,共137个住宅项目投保了IDI,风险保障规模985.53亿元。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的同时,IDI也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守护着广州市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本文以广州为例,总结广州市IDI推行实践经验,旨在为工程保险行业良性发展带来新思考。广州模式总体以“监管引导,行业自律,尊重市场”为指导思想,对于规范保险机构及风险管理服务机构(TIS机构)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配套有详细的落地措施。
1、配套政策先行,推动IDI快速落地
2020年7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广州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在广州地区试点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2020年12月,《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提出,新出让居住用地的土地出让人应当将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列入土地出让合同;2021年1月,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广州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在广州市全面实施工程质量安全保险制度。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为IDI在广州的全面推广铺平了道路。
2、管理规范化,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广州市全面推行IDI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各方行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2022年9月,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下简称“专委会”),以解决IDI推行中遇到的管理及技术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市场日常运行管理,2023年4月由广州市部分保险公司、TIS机构牵头发起成立广州市建设工程保险风险管理协会,负责风险管理机构考核、白名单更新、行业自律监督、课题研究、信息平台运营等工作。
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3、服务信息化,各方联动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广州市IDI的全面推行,广州市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也同步启动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工程保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动态管控。
广州市IDI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4、尊重市场,引导合理竞争
在广州地区现行服务要求中,允许TIS机构在费率允许范围内,提供分户验收、专业培训、标杆项目交流等服务内容,以提升项目品质、缓解建设成本压力、增加投保单位的获得感、提升TIS机构的服务价值。同时实行风险管理机构白名单机制,准入标准除监理资质外,也可凭借风险管理服务业绩、科研创新能力入围,不限地域,海纳百川,鼓励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另外,基于TIS机构考核结果及服务情况,白名单每年度进行更新,优胜劣汰,以保证整体服务质量。
5、注重风险提炼总结,反向指导风险减量工作
在广州住建、由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风险管理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TIS机构定期对广州市全部投保IDI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总结风险分布规律、典型风险项,并提出相应技术及管理措施,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及案例技术支持。
广州市建筑工程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分析报告
6、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IDI市场发展良好,但其他工程类保险尚未建立相关标准。广州坚持从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坚持以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发展理念,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广州IDI推行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专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保险课题研究,内容涵盖保险类型包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程质量保修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建筑运行维护综合保险等。旨在促进广州市工程保险行业全面发展。
结语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广州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险业守正创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IDI势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广州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