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内功,迎接行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挑战
上海,11月7日 – 今日,全球消费品供应链行业引领者冯氏集团旗下利丰研究中心于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正式发布最新一期《跨国采购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国家的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劳工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力求帮助跨国采购企业找到最合适的生产基地组合,实现商业环境和生产能力的最佳配置。
《2023跨国采购报告》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张家敏先生表示:“连续六年参展进博会,冯氏集团依托这一平台,不仅携手多个领域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走出国门,融入全球价值链,共享世界经济的繁荣。基于全球业务网络的一手数据,冯氏集团希望以连续发布的《跨国采购报告》,呈现集团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利用更有竞争性的生产能力和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来满足当代消费者需求的最新思考,启迪行业发展新的思路。”
全球动荡加剧,时局多变难预测
纵观今年,世界整体经济表现乏力,通货膨胀高企,主要进口国需求疲软,各采购供应国服装鞋帽生产企业的出口备受打击。而未来数年,世界或将更加动荡,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持续,全球供应链挑战愈加严峻。因此,采购企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在动荡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稳定。”
近岸采购趋势中的亚洲元素
报告主编、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钱慧敏女士指出:“近年来兴起的近岸生产在美洲大陆势头愈发强劲,带动更多以美国为出口市场的亚洲生产商在中美洲国家投资设厂。据集团在拉美的采购公司反馈,随着美国客户订单向墨西哥这一《美墨加协定》成员国的转移,巴基斯坦和越南的供应商已经在墨西哥与当地供应商设立合资生产工厂。而已进入墨西哥的中国厂家则已将投资拓展到危地马拉。”
同时,她补充道,“随着全球经济恶化、世界局势动荡加剧,亚洲投资者在中美洲地区设立工厂以供应美国市场这一趋势在未来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在她看来,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世界贸易格局也在重整架构。今年一至九月,中国在美国进口排名中位列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位居第三,这是十五年来中国第一次失去美国第一进口货源地的席位。同一时期,东南亚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同时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出口目的地。
对于中国出口和整体经济表现,她表示,今年三月,中国实现全面通关正常化,国门再次打开。虽然上半年的经济恢复增长不及外界预期,但是随着中国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和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见效,预计中国今年完全能够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提振全球经济信心。
欧盟推出“碳关税”,考验采购供应商的能力
今年六月,欧洲议会通过三项气候法案,开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碳市场改革。其中《碳边界调整机制》法案要求欧盟在货物贸易进出口环节中,对碳排放水平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应的费用或配额,因而该法案也被称作“碳关税”。该法案目前涵盖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领域,已于今年10月1日生效,并将在2025年年底过渡期结束之前,继续评估是否将征收范围扩大到其他存在“碳泄漏”风险的行业。对此,业界人士预计,纺织和服装业必然会被纳入其中,相关生产和供应商应未雨绸缪,以防在“碳关税”到来之际措手不及。
展望未来,在动荡的“新常态”下,虽然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三大贸易集团不断形成,但亚洲在劳动力及营运成本方面均具竞争优势,而且拥有完整的区域性供应链,能够提供采购所需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仍会是时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而中国作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也将继续成为亚洲服装出口国家机器设备及原材料的重要提供者,在国际采购链条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跨国采购报告》
《跨国采购报告》借助冯氏集团对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长期洞察和丰富的在地业务经验,结合利丰研究中心的专业跟踪研究,对全球采购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对未来12至18个月的跨国采购形势做出了预测。报告涵盖16个重要生产国,既包括成熟的生产地中国、强劲的后起之秀东南亚五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也有南亚和西亚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国以及近岸生产的新秀土耳其和拉美六国。
如欲了解更多,请查阅《跨国采购报告》。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重点监测、分析和报导中国及其他经济体的采购、供应链、分销和零售市场发展。作为冯氏集团的智库, 研究中心借助其独特的关系和资讯网络为集团旗下的附属公司以及其客户提供研究及顾问服务,以协助日常决策。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于2000年成立,总部设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