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年末,国内动力电池新贵蜂巢能源的一记重磅消息在资本和锂电市场同时激起巨浪。
12月22日,根据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蜂巢能源主动撤回了A股科创板IPO申请。对于主动撤回IPO申请,蜂巢能源表示,公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消息传出,国内一时间舆论不一,有扼腕叹息——毕竟公司已经过了上交所两次问讯,为经受资本市场的考验作出了充分准备;也有声音对公司的经营和创新性产生了质疑;大部分观点则表示了理解,从蜂巢能源一年前开始准备A股上市到今日,国内锂电新能源的市场供需格局和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已有极大不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所谓退一步而海阔天空,“蜂巢能源此时策略性撤回IPO,不失为而稳妥的一种选择。”
风物长宜放眼量。蜂巢能源成立不过五年,若细数五年间其自身的积累以及给全锂电行业带来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不难发现,蜂巢能源已具备了一家卓越电池企业的关键品质,展现出了挺过大风大浪的韧性,并毫无疑问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迸发出更强大的生机。
2023年:短刀战略全面落地火爆市场,飞叠开局初显规模化制造效应
“我们走了一条正确而艰难的路。”
在12月12日的蜂巢能源第四届电池日上,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如是坦言。
2023年,锂电行业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锂电市场的增速从60%下降至33%,储能市场增速从171%下降至38%。
具体来看,“国内锂电上市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同比从96%下滑至12%,利润增速同比从82%下滑至19%, 2023年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为46%,动力电池价格下滑40%,铁锂储能电芯价格。”杨红新说,“价格快速下滑其实有利于终端消费者,可以让市场快速扩大,但是短时间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
然而,也就是在动荡不安的2023年,蜂巢能源却携短刀电池大单品在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公司经营的基本面上取得佳绩。
2021年,蜂巢能源首次提出了全域短刀概念,2023年公司实现了全域短刀全面落地。其中包括L300蜂速快充镍钴锰电池已经具备量产条件,L400电池覆盖从100—150Km主流插混车型,成为PHEV市场爆款产品,L500电池覆盖电力工商业储能,L600电池覆盖400—700Km主流乘用车车型。
据杨红新在电池日上介绍,2023年公司电池一共搭载了40款车型上市销售,总出货量达到13GWh。其中蜂巢容量117Ah短刀电池为PHEV和增程市场九款车型配套,全年处于满产状态。62Ah的PHEV短刀电池有将近10条产线生产,配套五款车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亮点之一,是插混车型持续火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插混车型(包括PHEV和增程式)的销量为180.7万辆,同比增长83%。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插混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同比增长114%,大幅超过了纯电动乘用车电池需求25%的增长率。
凭借前瞻性的眼光布局PHEV,蜂巢能源的PHEV短刀电池在吉利银河L7/L6,哈弗猛龙等热销产品均搭载该款产品并实现畅销。
与产品的畅销相伴的是客户群体的不断扩大。2023年,蜂巢能源新增了五菱、协鑫等战略客户。就在第四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透露,公司已经斩获了欧洲头部OEM厂商大订单,此前还斩获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的5.48Gwh订单。
目前,蜂巢能源已经拥有与长城、吉利、理想、岚图、小鹏、斯特兰蒂斯等国内外主流车企17项重点项目。在近期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371批、372批、37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有20余款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搭载了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其中插电混动车型超过10款。
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蜂巢能源1—11月累计动力电池装车7.18Gwh,在国内排名第七。
2023年,作为制造业的动力电池行业进入了优胜劣汰的肉搏阶段。面对提质增效的行业整体需求,蜂巢能源以飞叠技术为核心的优质产能经过前期布局,开始显现出规模化的制造效应。
在电池的制造工艺上,蜂巢能源配合短刀电池的是区别于传统卷绕的“叠片”工艺。理论上,叠片工艺制得的电芯产品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等方面性能更优,但叠片工艺的生产效率问题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2022年,蜂巢能源在叠片1.0和2.0的基础上,发布了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飞叠,以0.125S/pcs的叠片速度,突破性地实现了与电池传统卷绕工艺的效率持平。
今年,蜂巢能源的核心飞叠设备分别在5月、7月、10月成功导入了公司三大生产基地——盐城、上饶、成都基地。总体导入飞叠设备将近100台,适配了45GWh电池产能,良品率达到98%,产品缺陷检出率达到100%。单GWh设备投资成本节约1000万元以上,单GWh设备节约运营费用800万元以上,目前产线的质量事故为0。
其中,盐城基地L400 62Ah短刀飞叠电芯已量产超过110万支,折合电池包11000+套,一期首条短刀飞叠产线产能利用率高达90%,创造了短刀电池爬产效率纪录。
在智能制造方面,由蜂巢能源旗下章鱼博士自主开发的产线AI视觉检测的算法和相关装备,也在八个基地全面导入应用,推广了30个应用案例,在60个项目上导入,可以实现过杀率小于0.5,漏杀为零。
2024:短刀+快充+叠片引领行业标准,持续创新穿越周期
“电池行业是一个全球性中长期往上增长的绿色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必然会有一个调整。”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动力电池国际峰会上,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表示,但调整是为迎接下一步更加波澜壮阔的增长周期。
应对2024年仍然风险重重的电池江湖,蜂巢能源的打法是“领蜂2024战略”——高举创新大旗,继续以“新”应“变”。
在电池日当天,蜂巢能源针对BEV、PHEV、商用车和储能不同细分市场推出了“全域短刀,全面进化”战略,并在乘用车领域全球首推全系短刀快充迭代升级产品,覆盖2.2C到5C全场景应用。
其中,“第二代混动电芯”将旗下PHEV市场的已有的大单品62Ah、90Ah、117Ah全系升级成2.2C快充,并在实现快充升级的同时“加速不加价”。
此外,蜂巢能源还进一步推出了面向PHEV市场的三款首发新品,分别为全球首款超300KM续航混动铁锂短刀快充电芯、全球首款超350KM续航混动三元短刀快充电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动快充电芯,更进一步满足45KWh-65KWh配置的B级、C级SUV及MPV混动车型需求。
在纯电动BEV领域,蜂巢能源此次推出了L400和L600两种规格的LFP短刀快充电芯,容量分别为105Ah, 130Ah和133Ah,可以实现最高4C的充电倍率。
按照规划,基于L600的短刀快充电芯将覆盖3-4C场景,预计2024年Q3量产;基于L400的短刀超快充电芯将覆盖4C及更高倍率场景,满足市场主流800V高压车型,将于2024年Q4量产。
之所以求新,是因为蜂巢能源再一次敏锐洞察到了市场终端的微妙变化。在电池日上,杨红新表示,电动化新阶段的消费痛点正在从续航焦虑转向为补能焦虑,快充已经成为市场刚需,并已然成为动力电池厂商和整车厂的新战场。
“短刀与快充的结合,能更好地解决插混及纯电车型对于电池的性能要求。”杨红新说。在纯电车型高压化趋势下,电芯容量将向100-150Ah演化,蜂巢能源的短刀快充电池比传统尺寸具备更高的体积利用率,在循环性、安全性能上也表现更好,同时还具备极强的兼容性和适配性,更适合CTC设计。
为了将快充性能赋予短刀电芯,蜂巢能源在电池关键材料上做出了关键的极大创新。在电池的正极材料上,蜂巢能源采用了“4级”粒径级配复合技术,通过超细纳米颗粒填充,提升压实密度,增加接触面积,降低内阻;并通过先进的掺杂包覆技术,提高导电率,改善电池快充性能。正极材料的创新能够让离子传输路径降低40%,电阻降低10%。
电池负极材料采用了新的表面修饰技术、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的搭配技术,以及吸液性更好的添加剂,来实现更好的负极动力性能,吸液速度提升了30%。
对电解液,蜂巢能源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超快锂离子传输设计,全方位提升本体与界面的锂离子传输速率。通过高温定性、自修复SEI技术,最终大幅提升电芯循环寿命26%。
在材料创新的基础上,蜂巢能源又对电芯层面做出了创新,包括体系设计——基于三维导电网络设计的梯度电极;电极设计——类似于电池全极耳的设计,载流面积更大,电流密度更均匀;结构设计——一体化过流设计采用直焊工艺。电芯的全面创新使得电芯阻抗降低10%—15%,功率提升1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首家在短刀电芯上实现快充的电池企业,蜂巢能源的短刀+叠片+快充策略已然在中国电池行业引发了认同与跟进。
就在近日,广汽埃安因湃宣布P58微晶超能电池下线,极氪汽车宣布磷酸铁锂快充金砖电池量产装车,而两款新电池都是基于短刀+叠片+快充的理念。
在电芯制造的持续优化方面,未来蜂巢能源和英特尔、西门子、罗克韦尔、清华大学、埃斯顿、中国电信、章鱼博士等合作伙伴将进行战略合作,多方已成立“解放锂电极智生产力联盟”,聚焦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在锂电智造的应用与落地。
在研发端,蜂巢能源发布了第一个新能源行业大模型应用,采用通用大模型+锂电专业模型进行样本生成、智能标注以及通用开发,更好地赋能锂电研发与生产。
在生产端,蜂巢能源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至“慧”算法,可以对极片性能进行智能预测,且做到世界领先的电芯容量预测以及电芯AI智能分选。
对于智能制造,蜂巢能源目标是将产线设备的综合良率提升至超过99%,将产线人效提升60%,整线OEE超过80%,蜂巢能源将在自身产能中验证AI技术的应用,随后推广到全行业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后2024:多条路线延伸更多想象空间,创新远路往前行
“不能只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我们电池企业现在为赚钱的事情还在很焦虑,但要小心对手一不留神就将技术颠覆了。”
在今年年中的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不是说对手一定会颠覆,但作为电池大国,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欧阳明高说。
实际上,对于十年以后的下一代电池路线,蜂巢能源早有布局,并实现重大突破。2023年,蜂巢能源的方形半固态电池二代果冻电池于全球首先实现量产,电池突破方壳中高镍掺硅体系膨胀瓶颈,目前电池处于A样开发阶段。公司4800平方米的果冻电池试制线已经投产。
具体来看,二代“果冻”电池的电解质技术能够实现4.6V氧化电位,适配镍钴锰正极,“果冻”状态的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为9.3mS/厘米,媲美传统电解液,并具备接枝阻燃基因,提升了电池的本征安全。一体化的复合正极技术则能够抑制电池内短路或者滥用条件下发生快速热失控。
此外,蜂巢能源于行业内率先研发的正极不含贵金属钴的无钴电池,2023年已经实现装车13720辆,未来还将适配更多的量产车型。
而蜂巢能源研发的L600短刀动力钠离子电池,是全球首款支持续航350KM以上的钠离子电池,目前电池能量密度为135Wh/Kg,未来将提升至160Wh/kg,在-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循环次数超过200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能够大于85%。目前,蜂巢能源钠离子电池已经完成所有可靠性测试。
除了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市场的开拓也将成为电池企业行远路的保障,而蜂巢能源也无所畏惧地走在了中国电池企业出海的第一阵营。
在此前的上海2023动力电池国际应用峰会上,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认为,就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未来中国仍然是主要的市场,但美国和欧洲是值得期待新的增量市场,发展速度会高于中国。
“作为中国电池企业,我们出海看哪里?”王志坤指明,“西游到欧洲,南下到东南亚,东望太平洋密切关注美国市场,同时要尝试中东市场。”
目前,蜂巢能源德国萨尔州的模组pack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未来将实现年产10万套的产能目标。
而就在12月20日,开工不过5个月,蜂巢能源泰国工厂生产的首款电池包下线。明年一季度,这款电池包就将实现批量供货,搭载长城欧拉好猫泰国版上市。届时,蜂巢能源将在东南亚这块新兴市场中,与其他全球领先的电池厂商一决雌雄。
“蜂巢能源将持续不断地在创新这条路上坚守,走窄门,走差异化,走技术领先。虽然我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因为做没人做过的东西,付出的成本、代价,踩过的坑都会比别人多,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必须走下去。”在已经举办了四届的蜂巢电池日的最后,43岁的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