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背景,作为东北区域电力龙头的吉电股份(000875.SZ),通过前瞻性布局与多年深耕,正加速迈向一流清洁能源综合供应商行列。近日,吉电股份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44.43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创上市以来新高,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34.66%。
磨剑十余载,区域电力龙头迈向一流清洁能源平台
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在东北地区唯一一家综合能源类A股上市公司,吉电股份紧抓能源变革的时代机遇,深耕清洁能源领域发展。截至2023年末,公司发电总装机容量1,342.12万千瓦,同比增长8.55%;全年发电28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5%;上网电量达266.80亿千瓦时,增幅2.78%。各业务数据表明吉电股份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早在2008年,公司就成功开拓风电项目,而后又落子光伏,开启了向清洁能源平台转型之路。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建立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北五个新能源平台公司和三个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发展项目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2023年末,吉电股份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12.12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75.41%,较上年同期增长11.66%,清洁能源装机规模逐年攀升。
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显示,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的协同配合下,我国风电、光伏合计装机容量占比从3%上涨至30%。吉电股份在借助行业东风的同时,清洁能源业务发展卓有成效。在此基础上,公司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到2035年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吉电股份火电与风光业务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存在高度互补效应。德邦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吉电股份火电机组均已进行灵活性改造,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可助力风电、光伏进行消纳。
在业务结构转型优化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同样迎来了新的增长曲线。2023年,吉电股份煤电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8.38亿元,传统业务稳中有进;光伏及风电两类新能源产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占营收比达47.78%,较2022年同期大幅提升3个百分点,呈良好增长态势。2024年一季度,公司延续业绩开门红,实现归母净利润6.19亿元,同比增长22.94%。
蹄疾步稳,超前布局卡位氢能、智慧能源赛道
在布局风、光业务的同时,吉电股份亦对另一重要新能源领域——氢能,进行了超前布局。
2018年,公司年报明确提出“积极开发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新业态”,并陆续投资开发了白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长春中韩示范区“光伏+PEM电解制氢+加氢光伏+PEM电解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如今均已投运。2023年,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全面开工,预计总投资59.60亿元,一期项目将于2024年投产,建成后可年产绿氢3.20万吨、绿氨18万吨,是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绿氨项目;大安、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等5个项目获得236万千瓦建设指标,再次开启行业先河;江苏盐城大丰绿氢一体化、等项目开发加速推进。
综上所述,吉电股份已具备从上游科技研发至下游产品应用全产业链资源能力,成为领军氢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有券商报告预计,2030年公司将年产200万吨以上氢基燃料。未来3至5年内,随着全球碳中和的加速推进,氢基绿色能源对传统燃料的替代需求将快速爆发,氢基绿色能源的规模化生产将具备良好的经济性。氢能业务有望成为吉电股份新的业绩增长引擎。
吉电股份同样高度重视综合智慧能源研究与探索,积极开发能源数字化、智慧能源应用场景方案、虚拟电厂等技术。中国综合智慧能源平台组织联合体发布的《综合智慧能源优秀项目案例集(2023)》中,全国37个优秀案例入选,吉电股份占据四席,为国家电投集团入选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山东潍坊万海“零碳园区”项目为例,公司以分布式风光发电为源,发挥微网缓冲作用,承担园区采暖和供冷用能负荷,通过铅蓄电池储能系统作保障,配套建设可连接手机APP端自助操作的充电桩设备,将万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园区打造成为“风、光、冷、热、储、充”多重元素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综合体。作为当地首个“零碳园区”,该项目每年可生产绿电18.90万千瓦时,完全覆盖园区用能需求,节约标煤近75.60吨。同时,为园区百余名用户提供体感明显优于传统空调系统的“供冷、供暖”服务,打造科学可复制的“吉电零碳”样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