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政府机关单位进行内外沟通、决策传达、法律实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务工作效率。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将“湖南省张家界市”错写成“湖北省张家界市”,错将重庆市重新“划归”四川省,这类公文中的明显错误,引发网友不满。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表题为《公文出错事非小》表示,“公文写作和发布应该是严肃严谨的事,政务公众号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属不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公文差错责任追究制度》中也明确了公职人员在公文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公文差错的具体认定标准和追究程序。一旦发现公文存在差错,有关部门将启动责任追究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到《公文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受到高度重视。
然而,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内容差错的出现。公文内容易出错的地方有:
1、公文写作、排版格式不规范
2、常见文字、标点错误校对遗漏
3、细微差错遗漏
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可能辅助相关人员高效、便捷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以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通过运用高质量数据学习多种特色子任务,大幅提升中文校对和润色能力的智能化程度的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或将成为政务办公场景的“智能校对助手”。
今年3月,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升级,全新发布的2.0版本针对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场景的痛点,做出了一系列优化更新。
超万亿词符基础预训练模型数据 构建公文专有知识库
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针对公文写作的特点和要求,着重构建公文学习语料样本和专有知识库,对公文中的常用规范表述、法律法规名称、重要讲话引用等内容进行检测和校对,为公文的内容严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为依据 打造公文校排一体化平台
公文在格式上也有严格要求,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中的要求,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算法,能够辅助政务人员完成议案、公报、公告、通告、意见等15种法定公文以及总结、规划、计划、细则、守则、预案等14种规范应用文案的校对及排版,适用不同场景的公文写作需求。
结语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要求内容简洁、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格式规范。这既有利于各机关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又有利于维护政府对外形象。随着技术的发展,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将为公文撰写提供新助力,将智能校对工具与人工校对相结合,助力公文撰写、排版工作的规范化。
目前,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能力已落地在蜜度旗下产品“蜜度校对通”,并在多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
欢迎试用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