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根据举报线索,对上海欧凡制衣有限公司开展调查。现场发现8款库存待售的带有某学校校徽的校服产品,无水洗标、无生产企业信息、无执行标准。经查,当事人生产上述校服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作出没收涉案校服产品878件、罚款110980元、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当事人擅自仿制8款学生校服,共1907件,至案发已售1029件,违法经营额近11.1万元。当事人创建了微信群,通过在微信群接龙、在微信小程序创建标题中包含“校服团购”字样的团购链接,以及线下直接交易等途径向学生家长销售高仿“校服”。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2015年,国家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校服采购、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在校服质量检测方面,提出了“双送检”制度,确保校服质量安全。同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对校服产品的质量把控作出了严格要求。
近些年,我国加大校服监管工作,已基本覆盖正规校服采购各个环节,杜绝“毒校服”事件再度发生。然而,部分商家在利益驱使下仍然销售高仿校服。这些校服的校徽上印有学校名称或简称,引人误认为其是学校授权的、正规的校服制作及销售单位。除此之外,仿冒校服产品无水洗标、无生产企业信息、无执行标准、无合格证。
仿冒产品从外观上一般消费者很难辨别,质量安全性也无法保障。在校服质量标准中,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对于学生的着装安全有着直接影响。这些质量指标通常无色无味,普通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别,而其一旦不合格,会造成皮肤过敏、甚至致癌。根据市场监督局与教育局规定,校服产品须接受质量监管部门的严格抽查检测,而仿冒校服绕过监督环节,处于市场黑洞区,缺乏监管,存在如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重要指标不合格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广大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校服,并针对“仿冒校服”建言。杨朝明建议,把好校服质量关,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校服等违法行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能穿上安全健康的好校服。“学生健康安全无小事”。宋亚平建议,在曾出现过假冒伪劣校服的地区,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校服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校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校服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校园文化消费产品,各地在制定校服管理政策时需尊重学校特定气质文化需求”。杨朝明提出以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来促进各地校服质量提升和采购公平。他建议,校服采购既然是老百姓掏腰包,就要让老百姓“用脚投票”,增加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在校服采购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切实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来源:周到上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