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最初生活的一切活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象征,也体现着民族精神与审美特色。2023年,走过13个年头的云中公益项目开启“看见”系列新篇章,此后连续两年聚焦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新疆,探索祖国天山南北华丽多彩的文化瑰宝,和传承人们的故事,为赛乃姆、木卡姆、刀郎舞、黑走马等舞蹈艺术的流传打开了更广的空间。
《黑走马》:哈萨克族爷孙俩接力传承
在北疆采风期间,云中公益发现了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黑走马》,以及坚持传承《黑走马》的爷孙俩——爷爷乌拉孜拜与其孙子阿宝。
黑走马,哈萨克语“卡拉角勒哈”,意为“黑色的走马”,“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因此,马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歌颂和舞蹈的主题。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由此形成。《黑走马》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表演;既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每个舞蹈动作都带着草原上自由的气息,都像黑骏马一样雄壮有力。
爷爷乌拉孜拜与其孙子阿宝在云中公益舞台上表演《黑走马》
爷孙俩分别从9岁和10岁起就接触到了《走黑马》,并且将这份沉甸甸的传承使命扛在了自己肩上。云中公益团队的到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机会让更多人了解《走黑马》这个民族艺术作品,进而了解哈萨克族美丽的民族文化。
2023年12月,时年已经76岁的乌拉孜拜登上了云中公益的舞台。年过古稀的他仍然能用相当标准的动作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的动势,让人看出那股独属于草原的勇猛与自由。
木卡姆:6岁“小热巴”自小立志传承
6岁的小演员古丽娜孜·阿力木江,自幼随家人学习木卡姆艺术,她的舞蹈感染力十足,被观众们誉为“小热巴”。尽管才到刚上小学的年纪,她已经立下了坚定的志向:长大后成为一名舞蹈家,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了解木卡姆。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民族艺术,以其综合古典音乐的形式,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小热巴”舞蹈表演
古丽娜孜·阿力木江,她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传承十二木卡姆的重任。从小便跟随父母学习舞蹈的她,如今已能熟练地表演这一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面对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和伤痛挑战,小古丽从未退缩,而是用坚韧和热爱诠释着对舞蹈的执着追求。
谈及未来,小古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的梦想是成为舞蹈家,让更多人了解新疆,了解木卡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何为真正的传承精神——那就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都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代代相传下去。
刀郎舞与胡旋舞:西域历史的活化传承
刀郎,这一称谓源自古代那些栖息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叶尔羌河流域特定区域的族群之自称。他们凭借智慧与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开辟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他们的生活方式、音乐舞蹈也成为了新疆独特的文化艺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刀郎舞就是从他们的狩猎活动演化而来。舞者双手左右摆动、左右半转,表现猎人将浓密的灌木拨开寻找猎物;舞姿开朗大方,粗犷矫健,使人欢乐,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在节假日,在丰收之后,在婚礼上,在喜庆之时,能歌善舞的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跳起刀郎舞。
儿童刀郎舞
作为刀郎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维吾尔族少年们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他们表演的刀郎舞动作优美有力,将木卡姆和赛乃姆两个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经典艺术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
采风中,云中团队还来到古代龟兹的中心地带——库车。季羡林先生曾说过:“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自汉唐以来,这里的文学、音乐、舞蹈、佛教、风俗、石窟壁画等均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这里的胡旋舞以快速旋转著称,轻盈灵动,成为龟兹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如今,维吾尔族赛乃姆舞蹈中的旋转技巧被视为龟兹舞蹈的传承与延续。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不仅见证了文化的繁荣,更展现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龟兹胡旋舞
时至今日,云中公益已经发展了14年,北到内蒙古塞外草原,跨过黄河长江,南至滇黔桂琼地区,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恒心探寻华夏的文明瑰宝。
截至目前,云中公益团队已经在10余个省区、60多座城市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都留下了足迹,记录下中国上千个少数民族村落中的珍贵文化,帮助了40个民族的近400位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云中公益还通过艺术展览、互动体验、歌舞美食等形式带给大众,让更多人 “看见”并关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云中公益“看见新疆·南疆”主题晚会将于12月拉开序幕,届时,新疆大地上优美热烈的舞蹈将继续在云中公益的舞台上与全网观众见面。文化根脉,传承不绝;云中公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