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工业烘焙生态链的“破局之道”—对话易食之道创始人杨书荣

2025-04-11 13:14:47     来源:

引言:当烘焙行业的竞争从“产品之争”进阶为“产业链价值重构之战”,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搅动千亿级市场。易食之道创始人杨书荣用25年行业沉淀的视角,解构了一个产值超6000亿元的“烘焙行业”。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深切的感悟,从贸易商到生态链服务商,这位”老烘焙”的成长轨迹,恰是中国烘焙工业化进程的缩影。

第一章企业基因与发展历程:

“破”与“立”创业原点与角色迭代

记者提问:1995年入行的您亲历了烘焙业从“裱花学徒时代”到工业标准化生产转型的全过程。易食之道从原料贸易起步,为何在2019年后提出“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这一决策背后是对行业哪些痛点的洞察?

杨书荣杨总(后文简称杨总)回答:易食之道早期的辉煌,得益于烘焙工业化转型的时代浪潮。如果说那时我们是站在“自动扶梯”上,那么如今的行业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传统贸易模式的价格透明化和激烈竞争,客户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需求,让我们意识到,固守传统必将被市场淘汰。

向服务商转型不是选择,而是生死攸关的抉择。客户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一袋面粉”,而是“如何用这袋面粉做出网红产品”的解决方案;不再是“一张进口黄油的报关单”,而是“如何让芝士蛋糕在便利店货架上延长三天保质期”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消解了信息差,我们必须从“送水人”转变为“钻井队”,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创造更大价值。

过去两年,我们学习华为从设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学习行业领军企业运用科技重构生态。这印证了: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产品壁垒,唯有不断进化的服务才能保持生命力。易食之道如今提供的服务涵盖大数据预测的区域爆款产品模型,柔性组合打包超性价比的供应链服务,以及期货锁单模式。我们致力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将传统的原料供应清单升级为集“产品创新、效率革命、价值共生”于一体的产业操作系统。

图片1.jpg

记者提问:您曾提到“做食品的人都是在做良心”,在代理原料与打造研创中心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商业利润与品质底线?这与易食之道的品牌由来是否相关?

杨总回答: “做食品即做良心”早已融入易食之道的基因。我们的品牌名“易食之道”,谐音“一食知道”,寓意着我们对产品品质的自信,让客户通过真切体验来选择,源于我们对“良心”的坚守。

我们始终恪守“品质底线”,并以此重塑商业逻辑。研创中心的清洁标签实验室将与合作品牌共同优化产品品类。我们连续三年引领大健康烘焙潮流,甄选所需原料并提供更多助力。2024年我们在天津举办了以大健康为主题的第二届易食汇。未来,易食之道将一如既往地推广健康烘焙原料,以重塑烘焙行业生命力为使命,携手为国人打造健康食品。

易食之道服务生态构建逻辑

记者提问:易食之道提出“供应链体系+产学研基地+研创中心+易食汇+易咨询”五大平台,这种生态链模式与传统烘焙服务商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杨总回答: 易食之道的生态链模式与传统烘焙服务商的核心差异在于:我们搭建了一个协同平台,突破线性供应关系,构建“技术赋能+生态共享”的立体网络。

我们借助AI知识推动研发引擎,联合产学研基地驱动产品创新,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并使研发方向更为精准。同时,依托供应链体系实现柔性定制,并借助易食汇、易咨询等渠道,打通市场洞察与战略落地的通道,构建一个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路价值共生体。而传统服务商大多局限于单一环节的标准化供给。

第二章工业烘焙的挑战与未来:

市场趋势与竞争破局

记者提问:2024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已达6110.7亿元,但同质化竞争加剧。您认为“产品精致化升级”是否仍是破局关键?

杨总回答: 精致化只是表象,真正的破局在于“技术密度+场景穿透力”的双重升级。市场规模扩大没有错,但同质化竞争也愈发激烈。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工厂产能不断攀升,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洗牌。

未来,只做产品外观、形状或风味的简单调整,不足以打动消费者。要在原料选用等关键环节上,以实质内容打动客户,这才是破局的关键。核心依旧是产品本质,色、香、味、美、形全面达标才能赢得客户信赖,真正实现“产品为王”。

记者提问:行业数据显示健康化(低糖、低脂)和场景化(银发族、宠物烘焙)需求激增,易食之道在“去脱氢解决方案”等技术投入上如何预判并响应这些趋势?

杨总回答: 未来,烘焙产品将像其他食品一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细致分类,如低糖低脂产品。随着中国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开拓市场时需精准定位产品,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对于儿童群体,高钙、高蛋白产品是优选。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欧美国家率先提出的低GI产品也成为主要开发方向。我们应在功能性食品的人群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契合市场发展趋势。

探寻新的解决方案是食品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家和行业法规的严格规范下,我们更应在产品研发上精益求精。未来,还需具备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提前布局规划。

记者提问:在“易食汇”平台上,企业如何通过跨行业协作,易食之道如何引入更多的附加价值来为行业赋能?

杨总回答: 易食汇是我们精心打造的烘焙行业专属平台。通过与客户的长期交往,我们深刻洞悉市场中客户的焦虑、压力和管理痛点,这些都是我们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将深入探寻客户的真实需求。在资源整合方面,跨界合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我们会依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探寻通用型痛点的有效解决方案,引入优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实现价值最大化。未来,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

2.jpg

易食之道服务生态

第三章烘焙人的长期主义:

食品安全与行业标准

记者提问:您曾亲历工业烘焙早期的“破坏性试验”阶段,如今检测技术已迭代,但近年仍有企业曝出食安问题。易食之道提出的“原料准入制度”和“研创中心品控体系”如何为行业树立标杆?

杨总回答: 我司针对原料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不仅遵循国家标准,还额外设置了诸多超出国标范畴的规定。该制度明确规定,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料都将被严格管控,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带病”产品流入市场。

研创中心作为公司核心的产品原料检验、测试、应用与研发平台,与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及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展开合作,定期对产品性能标准进行测试与对比。我们借助权威机构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把控质量,全力保障产品安全。在检测技术方面,绝不允许低于国标检测要求的情况发生。

公司致力于成为烘焙行业的标杆企业,因为我们服务于全国众多烘焙行业的标杆客户,客户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也助力我们做好质量把关工作,共同推动产品标准的提升。

人才培养与行业共生

记者提问:从裱花学徒到清华EMBA,您的个人成长折射出烘焙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易食之道如何解决行业人才断层?

杨总回答: 在人才引进上,我们不仅热忱欢迎食品专业学科的毕业生,更优先吸纳在本行业拥有多年国际化视野平台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有效吸引人才,公司施行一套完备的组织系统管理模式,包括人才组织、绩效考核、分红以及小组织核算等内容,始终坚持向华为学习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增强了公司对行业精英的吸引力,促使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携手共成长。

记者提问:在“烘焙行业组织赋能白皮书”中,您强调“组织能力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中小烘焙企业的管理瓶颈,易食之道如何通过“易咨询”输出方法论?

杨总回答: 我们与长松咨询达成了深度合作。自2019年起,公司便开始深入钻研长松模式,历经数年探索,于2023年正式引入长松辅导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长松组织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其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综合竞争力与管理效率,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引入长松咨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针对烘焙行业,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专家研究团队,致力于为客户解决实际经营与组织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问题。这正是我们携手长松,助力烘焙行业中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走向成熟的切实行动。

第四章烘焙未来的“变与不变”:

战略前瞻与行业预言

记者提问:您提出“品牌专业化、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新兴品牌(如Tikcake)凭借社媒营销快速崛起。易食之道如何帮助传统企业平衡“标准化效率”与“个性化创新”?

杨总回答: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策略是“双轮驱动”:

技术赋能标准化: 通过市场调研及AI研发信息梳理预测(爆款预测精准率大大提高)和柔性供应链体系,将客户新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同时确保产品完整交付。

数据激活个性化: 依托“易食汇”平台分析的2.1亿条消费数据,为品牌定制区域化、场景化创新方案,既满足健康趋势,又保留传统风味。

记者提问:若未来五年烘焙市场规模突破万亿,易食之道将如何定义自身在生态链中的角色?是否可能向C端消费品牌延伸?

杨总回答: 我们立志在生态链中担当引领与创新的先锋角色。我们致力于将市场前沿的产品,涵盖全球流行且有益健康的各类潜在产品,成功转化为现实成果。

作为B端的上游综合服务商,我们不会直接向C端拓展业务,但必须树立C端意识,深度洞察客户的客户的真实需求。了解客户所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协助客户开展更贴合实际的产品布局研究,探寻客户未来的布局方向,与客户携手达成理想目标,这便是我们的愿景。

3.jpg

易食之道第二届易食汇

企业家精神与行业情怀

记者提问:“守初心,不辜负”是易食之道第二届易食汇的主题词。在行业浮躁期,您如何看待“舍命干”精神与商业理性的关系?

杨总回答: 系统化坚守,将“良心”转化为可执行的制度,确保品质底线;数据驱动理性决策,建立模型诊断企业健康度,通过人效分析帮客户避免盲目扩张;长期主义反哺生态,免费开放技术培训方案,推动行业次品率下降。

损失技术服务收入,但培育了更健康的产业土壤,最终实现共赢。“舍命干”不是不计成本的蛮干,而是以科学方法论将情怀落地。表面看是低效投入,实则让区域品牌能用数据精准创新,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的资源浪费。这种“慢即是快”的辩证思维,正是烘焙人“不辜负”初心的最好诠释。

尾巴(笔者语):易食之道创始人杨书荣的创业史,恰是这场变革的微观镜像——从裱花学徒到生态链掌舵者,他亲历了中国烘焙业三次重大转型节点:从手工裱花到机械生产的效率革命、从原料代理到技术赋能的服务跃迁、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的系统重构。在这场历时20多年的产业长跑中,他始终以“良心”为罗盘,在食品安全的底线之上,用数据驱动与产学研融合,重新定义工业烘焙的生存法则。

当同行还在价格战的泥潭中缠斗时,杨书荣已带领团队构建起覆盖供应链、研发创新、产业咨询的立体生态;当健康化与个性化需求席卷市场时,其打造的“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型,正推动行业从“制造产品”向“创造需求”跃升。在这篇专访中,他不仅解码了烘焙产业链的破局之道,更揭示了一个产业老兵对“长期主义”的深刻实践——用系统化坚守对抗浮躁,以“慢即是快”的辩证思维重塑行业标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超越影像边界:解码飞依诺CMEF2025创新密码与中国数智医疗的全球担当
破局与增长|吉宏股份GiiMall携亚马逊共探跨境新征程
从新加坡到纳斯达克!艾德金融助力iOThree Limited踏足国际资本市场
倍轻松:启动最高8000万元股份回购计划,彰显发展信心护航股东价值
太美医疗科技助力复旦张江完成海姆泊芬海外注册项目的FDA Gateway联调测试
三浦制药DonCoo雪白丸意大利DOP白番茄(IT-023-ETNA)认证声明
润宝物流董事长杨志翔谈信用——时间沉淀出的“隐形竞争力”
以美之名,守护生命之美:夏正义院长的医美担当
企知道·科创空间,助力企业研发创新与开拓市场
金ETF(159834.SZ)涨2.38%
路博润CV1150发动机油解决方案成功通过中国国标D1认证
高端全场景厨电X系列重磅登场 方太京东共绘"烟火中国"厨居生活蓝图
远征迪拜!德施曼智能锁斩获“极端沙漠环境实证认证”
大为股份:双轮驱动显成效,营收首破10亿创新高
和苑酒家鲍鱼粽为何如此“金贵”?
今创集团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营收创新高,利润总额增长71.86%
TVB识货含金量飙升!群星直播破局电商新赛道
红斑四起,当心罕见淋巴瘤!
药易购2024年报聚焦:全渠道深化C端布局,多项创新板块增长
研发投入6.54亿元 康缘药业2024年报重构中药企业价值逻辑
2025年新增5000万新用户,ReelShort TV‌“中国速度”‌强势抢占全球短剧市场
Neuron:美国首家本土独立BMS+智能运维云平台横空出世
引领AI时代人才发展,畅捷通荣登「2025企业数智人才发展领航榜」
南京文投战略投资数据宝,文旅数据加速资产化
Solid Gold素力高致力于优化宠物膳食结构,助力健合财报实现持续增长
石化油服:加快实施回购公司股份
现货黄金暴涨破 3090 美元!关税危机下如何借黄金避险?
行业升级!兔头妈妈公开奥拉氟检测专利技术 加速奥拉氟儿童牙膏标准规范
中国旭阳集团(1907.HK):积极回购与增持,共筑命运共同体
业态优化而非收缩,2025年Olé将迎来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