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4月18日,“实业领杭 智投未来”2025杭实集团投资生态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杭州国资产业投资进入生态化运作新阶段。大会现场,杭实集团正式发布“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及百亿母基金,与首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等相关行业代表性项目完成签约,并与杭州七大城区、投资机构等达成生态合作。这是杭州首家世界500强市属国企在产业投资领域的系统性战略升级。
作为杭州市首家世界500强市属国企,杭实集团以“工业兴市”为使命,坚守实业初心,形成了以实体产业、产业投资、大宗产业、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四大主责主业。此次发布的“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创新构建“1+1+4+4”产业投资体系,即:1个“实业智投”百亿母基金、1个“实业智投”数字平台、4大产业投资平台(杭实资管、杭实产投、工投发展、低空公司)及4大域外招商中心(北京、上海、香港、深圳)。
“实业智投”百亿母基金以“母基金+特色子基金”模式运作,重点支持低空经济、视觉智能、合成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基金通过“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助力杭州“5+5+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实业智投”数字平台是产业投资的“智慧大脑”。平台于2023年12月上线,整合全国2.4亿市场主体数据,覆盖86条产业链,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预警及产业图谱分析。2025年,平台移动端正式发布,用户可一键获取项目信息、实时预警,推动招投联动更高效。
杭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钮健表示,“实业智投”投资品牌和百亿母基金的发布,标志着杭实集团产业投资从“广覆盖”向“深聚焦”转型,从“分散发力”向“聚合共赢”升级。杭实集团未来将以“数智化、差异化、专业化”为核心,以“成就未来实业”信心和决心,做产业升级的“领航者”、创新生态的“共建者”、价值创造的“长期主义者”,通过开放杭实产业场景聚合产业创新生态,联动区县及经济平台聚合招投联动生态,链接合作伙伴聚合产业赋能生态,共同打造产业投资生态圈的典范,助力杭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杭州建设全球产业高地贡献“杭实生态力量”。
作为一家高度聚焦实业的产业投资集团,杭实集团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产业生态。目前,杭实集团产业基金累计组建规模超6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金额超500亿元,产业投资促进工作连续三年名列市属国企前列。
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近年来,杭实集团投资并培育了景业智能、昆泰磁悬浮、华澜微电子、京东方艺云、国邦医药、杭泰数智、博时新能源、赛德半导体、宜邦橡胶等一大批优质企业。
杭实集团还采用市场化的思维创新特色基金打法,比如,联合萧山区、滨江区共同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基金,重点投向视觉智能标志性项目;设立3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低空制造、低空视觉、低空物流、低空数据等产业赛道等;拟联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起设立30亿元的杭州市专精特新产业基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大会现场,杭实集团与杭州市驻京办、七大城区及多家头部机构完成战略签约,首批拟投项目签约落地。杭实集团还与多家机构签订“实业智投”基金投资伙伴合作协议。例如,专精特新基金携手国新国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培育细分领域“单打冠军”;中国视谷基金(二期)联动杭州萧山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加速视觉智能技术产业化;杭实集团还联合香港科技园公司打通跨境技术转化通道,形成“本土孵化+国际跃迁”的生态闭环。
专家观点:国有资本如何投好科创项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大会,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国新国同(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专家顾问项茹冰进行了主题为《央企资本运营公司的投资实践和思考》的分享。
她介绍,中国国新是2010年成立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目前,国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10支,总认缴规模近2600亿元,实缴出资总额近1200亿元。多年来,国新基金积极聚焦国家战略,聚焦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在发展过程中,国新基金从围绕央企投资,到与投资项目实现双向奔赴,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不断完善投研能力、行研生态。
在谈及国有科创如何投资这一问题时,她认为,应重点在投资方法论上找到路径,以行业驱动打造自己的投资能力;要有体系化的运作模式,从需求挖掘、投资到投后到退出形成一个全产业链。此外,还要有投资研究图谱,以便找到更好的项目标的。
她还表示,并购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500强里没有一家企业纯粹依赖内生发展,而并购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需要基金在产业并购中发挥更多作用,依赖实业背景,基金的赋能能级还将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