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4月15日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华盛昌(002980.SZ)与全球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TI)联合发布了AFD-80拉弧信号检测器,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智能电弧故障检测。此次合作结合了华盛昌的行业经验与TI的前沿芯片技术,不经展示了双方在技术创新上的深厚实力,也为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树立了新标杆,特别是其融入的边缘AI计算概念,更是将仪器仪表智能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边缘AI驱动:从“工具”到“智能体”的跨越
据了解,电弧故障是光伏系统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火灾并影响发电效率。随着光伏技术向高电压、大容量发展,电弧故障检测成为保障系统安全的关键。传统检测方法依赖人工调参,面对噪声和复杂场景时容易误判或失效,难以适应光伏系统的快速变化。
华盛昌与TI合作推出的AFD-80拉弧信号检测器通过集成边缘AI NPU创新解决了这些问题。AFD-80通过将AI模型部署在边缘端,彻底颠覆了传统仪器的局限性,赋予其自主学习和实时决策能力,实现了仪器仪表向“智能体”的进化。
资料显示,TI的 C2000™ 系列实时微控制器 (MCU) 在电机控制、电力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不断拓展,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作为 AFD-80 拉弧信号检测器中的关键解决方案,C2000™ MCU TMS320F28P55x 集成了边缘人工智能 (AI) 神经处理单元 (NPU),提供了 24 个高精度 PWM 通道以及最多 39 个 ADC 通道,帮助降低系统成本并缩小系统尺寸,实现更快、更智能、更安全的实时控制。
边缘AI计算的应用,使得AFD-80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检测环境时,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它无需人工调参,能够自动区分噪声和真实电弧信号,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即便在200米长线缆、500J高能量电弧等极端条件下,AFD-80也能通过250kHz的高采样率,实现毫秒级的精确检测。
此外,AFD-80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不断训练、迭代、学习新的特征信号,场景适应性强。通过训练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帮助系统实现高于 99% 的故障检测准确率,在边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种技术上的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在噪声和复杂场景下容易误判或失效的问题,更为光伏系统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面向未来,华盛昌与TI将继续借助彼此在各自领域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场景深化、生态扩展等方式,为市场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方案。
华盛昌持续深化AI战略布局
在本轮AI浪潮中,作为国内测量仪器领域的领军企业,华盛昌敏锐洞察到AI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积极投身于AI赋能公司业务的探索与实践中,推动传统仪器向智能体转型。
近期,公司率先推出了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该产品基于DeepSeek创新性集成多个AI智能体,通过“垂直领域大模型+RAG技术”整合行业知识图谱,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深度理解用户指令、智能诊断报告生成、智能决策及自动高效执行等多项功能。该产品已获国家电网、电力设备、新能源等领域客户青睐,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为进一步强化AI技术应用,华盛昌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深度感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度感测”),专注于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深度感测依托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测试测量及物联网技术融合,针对智能制造、能源环保、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核心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Al+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工业测量解决方案,助力公司从单一硬件供应商升级为智能监测方案提供商,覆盖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
此次与TI的合作,也为华盛昌在仪器仪表智能体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借助TI在半导体技术和AI方面的优势,华盛昌能够在产品智能化升级上获得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加速其AI战略布局的落地实施,在智能仪器仪表领域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