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思聪看来,国产创新药可以满足国际大药企各种类型的资产需求,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国际大药企的最佳标的资产;创新药出海高峰有望一直持续到2030年之后。业绩方面,从一季度披露的2024年报来看,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周思聪还表示,目前创新药处于海外出海市场和国内医保市场的双重提振周期,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行业有望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
从短期来看,2025年将是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放量的起点。经过2024年的医保谈判,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有望在今年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过去几年,创新药与AI、机器人等板块争夺市场资金,但2025年市场的筹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全市场基金和长期资金有望入场。预计从今年中报开始,市场将看到创新药企业收入的集体改善,这将吸引更广泛的资金关注,创新药行情的波动性将显著降低。
从中期维度看,2025年至2028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与以往年份零星企业实现盈利不同,2025年-2028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预计将成批成批的步入盈利周期,2025年更是行业集体跨越盈利的关键年,从A股历史来看,当整个行业开始步入盈利期的时候,往往也是整个板块走强的开始。
长期来看,2025年或成为中国创新药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起点。商业保险的推进是核心变量。2024年底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丙类目录将引导惠民保等商保产品覆盖创新药,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从“单一保基本”向“多层次精准覆盖”转型,构建“基本医保+商保”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国创新药也从“医保依赖”转向“商保+医保双轮驱动”。支付端的显著改善,长期来看将拉长创新药械的生命周期、拉高创新药械的销售峰值,创新药企业会经历一个估值慢慢抬升的过程。
此外,周思聪还提示到,作为风险资产,创新药行业不可避免的和机器人、AI一样是波动较大的行业,回调和波动也是正常存在的。国产创新药投资在医药行业整体缺乏机会的情况下,经过了艰难曲折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尽管屡经波折,创新药投资依旧是前几年医药行业投资中少有的亮点型子行业,如今创新药行业迎来了市场关注提升、筹码结构变化、价值被发现的2025年,创新药行业投资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今,中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创新药强国。2025年是创新药三年以上投资周期的元年,可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长周期、大级别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上述产品风险等级为R3;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