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中国CXO行业呈现了过山车式的发展:2021年年中在资本市场达到溢价率高点,此后经历数次震荡下跌,直至2022年Q4触底反弹。
近日,九鼎投资在对CXO行业的调研中提到,从长期来看,中国的CXO行业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过去十多年,九鼎投资围绕医疗健康版块投资了大量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九鼎投资围绕原料药、化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疗机构等全链条,系统性地投资了包含欧普康视(300595. SZ)、九典制药(300705. SZ)、维力医疗(603309. SH)、柳药集团(603368. SH)、鲁南眼科等企业。CXO也是其关注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CXO大致分为CRO、CMO/CDMO和CSO,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可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和销售外包。
九鼎投资认为,多重因素决定了CXO行业的长期成长性。
首先,随着全球医药研发投入逐年提高,进入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新药临床研究申请)阶段的药物数量快速上升,必然带来CXO需求的增长。
其次,九鼎投资还提到,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全球产能往中国转移是大势所趋。具体到医药产业也是如此:在不断的技术突破下,中国医药产业上游原材料/设备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全球CXO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2017-2021年五年间,中国CXO行业的复合增速高达42%,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444亿元。
回顾中国CXO行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为遏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美国药企开始将其医药研发和生产业务外包,美国多数CXO都在这个节点诞生。而后,美国的CXO产业又开始向劳动力更为充足、低廉的地方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的CXO产业也诞生了。
2018年,中国CXO行业进入业务量的爆发期,当时港交所推出18A政策、上交所科创板开板,生物医药创新型公司的上市通道打开,引爆了医药投融资市场,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数量得以爆发。
然而,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一大群研发项目蜂拥而至的结果是,中国从之前仿制药的低端重复,发展成为Me-too药物(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但药效和同类突破性的药物相当)的高端重复。
于是,2021年11月,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对中国创新药的同质化研发问题提出警示。
九鼎投资认为,CDE的指导和警示文件,从短期来看,对医药研发及CXO起到了挤泡沫的作用,对行业增速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利好的,因其鼓励医药行业的资源用在更有价值的研发管线上,让医药研发环境进入了良性循环。
至于美国鼓励本土生物制造的政策,在九鼎投资看来,对中国CXO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大。
首先,如前所述,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全球CXO产能和订单向中国转移是时代潮流。产业链的分工是商业驱动,而非政治考量。何况,目前中国承接的美国CXO订单,大部分处在相对偏低端的产业。
其次,生物制造产业转移有一定难度,而且项目越往后期越难转移,因此客户黏性较高。九鼎投资进一步阐述其原因:
一,生物药研发生产服务,尤其是涉及到定制化需求的CDMO服务,具有很高的专业壁垒;
二,生物药的临床试验和上市批准受到各国的法规监管。特别是已上市的商业化产品变更生产企业,需要重新申报监管机构的批准,通常至少要花1-2年时间来进行技术转移、生产和报批。
再次,九鼎投资还表示,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很多中国CXO已经反向收购外企产能,或者在海外建厂。
事实也证明,对于中国的CXO来说,过去两年经历的波折只是“毛毛雨”。
截至目前,中国多家CXO公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喜率颇高。尤其是药明康德,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4%;实现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1%。
那么,顶着代工之名的CXO,价值究竟几何?对此,九鼎投资认为,与很多代工行业不同的是:CXO的门槛并不低。这与医药行业本身的高门槛属性有关。例如一款新药的诞生,尽管也是经历研发-生产-销售的流程,但诞生过程比很多行业的产品难很多——业界共识是:至少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
九鼎投资判断,若CXO们深耕在有潜力的细分领域,并快速建立自己的优势壁垒,抓住机会成为中国的大公司,也就能成为世界级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