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31日,2023 CIFS中国数智金融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新金融·新技术·新链接”为主题,逾400位金融行业高层领导及业界大咖齐聚,围绕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和实践等话题分享真知灼见。人瑞人才研究院院长曾子豪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分享了人瑞人才对金融行业数字化现状与趋势的深刻洞察,针对金融行业数字人才的挑战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并介绍了人瑞人才推出的“井”型数字人才能力结构模型等数字人才发展解决方案。
2023 CIFS中国数智金融年会现场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改革迫使传统金融行业加快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补齐传统业务短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要。随着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金融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产业数字金融规模将突破400万亿元,产业数字金融需求将愈加旺盛。
而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是以银行业的数字化升级为核心推动力,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中国金融行业总资产的90%以上,银行业代表着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高水平。据公开统计,2021年披露年报的30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合计1764.16亿元,保险业和证券业的IT投入分别为354.8亿元和303.55亿元,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
在科技投入方面,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科技投入比重最高,占营收比重超4%。在科技人才方面,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科技人员比例最高,占比均超过8%。根据银保监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总收入1.9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转型进程领先的招商银行收入约占15%。数字化转型红利对于企业来说先发优势明显,即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成为领军者的可能性更大。
金融企业数字化投入约占营收15%-20%左右
虽然头部金融机构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但当前整个金融行业仍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未来提升空间巨大。据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近日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金融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是必然趋势,超80%的受访企业决策者表示会继续增加数字化投入,约占企业营收的15%~20%左右。
金融数字人才短缺
随着产业数字金融需求愈加旺盛,头部金融机构的技术人员比重不断攀升,数字金融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报告显示,从目前行业整体来看,97%金融机构仍存在人才缺口。预计2021至未来5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15万人。
人瑞人才研究院院长曾子豪在中国数智金融年会现场分享了金融企业数字人才的供需状态:“据人瑞人才调查显示,近50%的企业面临供不应求的矛盾,只有22%的企业达到了人才供需平衡。此外32%的企业人才过剩,或出于其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更为严格。”
人瑞人才研究院院长曾子豪
体现在人才需求上,《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相比纯技术背景人员,理解金融知识、并能结合业务场景的“金融 + 技术”复合型经验型人才尤为短缺。就具体专业而言,金融工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云计算符合背景应届生颇受市场青睐。
“综合考量招聘市场岗位需求热度,薪资水平,结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实际需求,人瑞人才归纳五类关键数字金融岗位,分别是数据分析、建模/开发、产品管理、风险控制、数字化运营,”曾子豪介绍。
金融数字人才增量开源方式探索
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推进,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连年激增,如何应对数字金融人才整体供给不足的问题?曾子豪分享了数字人才增量开源的新方式:
一是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更多方式释放内部团队基础业务的压力,如自由职业者、众包,预计到2025年只有40%-70%的工作会由企业内部人才承担,剩下的众包、自由职业者、合作伙伴外包等。
二是人瑞人才创新提出打造“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的人才精准、批量、快速培育模式,由院校、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机构、社会资源、人才、政府六个关键角色,实现人才供应的精准化、生态化。
三是企业在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解决“精准匹配”的问题。人瑞人才率先提出了数字化时代企业构建“井”型人才的理念,就是在“π”型人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软性技能,包括战略性思考和业务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强调选才“精准”的第一步先从人才与企业对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的“科学、客观”认知开始,建立在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精准匹配”的人才选拔。
人瑞数字人才能力模型
曾子豪总结道,快速掌握技能并赋能金融服务场景,是每一个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企业培养、发展和管理数字人才时考虑的焦点。金融企业需要构建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数字金融人才管理闭环,并充分运用至人才队伍培育中,使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理解科技赋能的新型数字文化,这对传统金融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企业各部门人员需要更新知识体系,了解业务运营系统,掌握数字化技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