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强)10月25日下午,一场以“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讲。在校图文中心大厅正中,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主席台模型熠熠生辉,“中共七大专题展上海巡展”开展。精心设计的展板图文资料和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党的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和珍贵史实。在大剧场里,一堂“延安革命故事走进上海高校”的大课开讲了。来自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南泥湾革命旧址的九位金牌讲解员用九个感人故事串起延安时期革命先辈们战斗、生产和生活的峥嵘岁月,深深打动了近1000名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大课一结束,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和七大会址纪念馆和革命纪念地的领导代表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经贸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师大天华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立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座谈研讨,共商“馆校合作”,跨地域、跨校、跨专业打通红色资源共建“大思政课”。
这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伟大建党精神与延安精神宣传教育叶骏工作室”联合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用好红色革命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教学,建设“大思政课”的一次有益探索。
据介绍,本次中共七大专题展上海巡展的开展标志着延安革命纪念地“中共七大专题展”从陕西省内走向了全国。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江鸿波出席并宣布开展。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嘉敏致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伟大建党精神与延安精神宣传教育叶骏工作室”叶骏,以及上海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负责人参加。开展仪式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延安精神宣传教育和“大思政课” 建设。
同学们一个个眼里闪着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雁老师和叶骏工作室叶骏老师介绍,“延安革命故事走进上海高校”是作为《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第三章“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教学安排。全校近千名学生和松江大学城部分高校、部分上海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一起聆听了来自延安革命纪念地金牌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这些故事讲到大生产运动和艰苦岁月中中央领导和纺车的故事;讲到我们解放军军歌和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历程;讲到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发出的由衷赞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讲到我们党的领航人在与这片黄土地的深情联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唤起人们记忆的历史画面,将人们带到那个虽然艰苦困难但充满希望与向上力量的血与火的年代,先辈们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与百姓的鱼水深情,让人动容。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记录,用笔记记下,一个个眼睛里闪着光。当最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场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雄壮歌曲,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大思政课”建设要做好四个结合
在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和七大会址纪念馆和革命纪念地的领导代表与本市部分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座谈会上,市民办党工委副书记江鸿波高度评价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充分肯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将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严肃深刻的思想内容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江鸿波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助力“大思政课”建设要做好四个结合:一、要做好政治思想性与真实的历史场景展现相结合,力求取得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要做好教育教学过程和新颖的艺术文化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沉浸式教学蕴含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三、要做好中西部教育教学资源的结合,高校与革命老区、红色圣地的资源结合。希望更多高校积极探索,在更广的范围,把红色资源与党建、思政工作结合起来;四、要做好校内外不同类型师资队伍的结合。革命纪念地的金牌讲解员站到大学课堂,实现不同舞台、不同阵地的思政教师资源的结合。
在座谈会上,党的一大、二大、四大、七大革命纪念地的领导代表就促进馆校创新合作,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交流了意见和想法。大家表示,馆藏丰富的革命文物和上海-延安的革命历程“链接”,为“大思政课”提供了挖掘不尽的丰富素材,希望和高校一起,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挖掘设计大思政课,创建大思政课,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服务立德树人,做出更多创新性贡献。参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地校、馆校共建合作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推动作用。馆校双方可以共同设计、系统打造、有效衔接,共同建设丰富多彩的“大思政课”。
“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中共七大专题展上海巡展暨延安革命故事走进上海高校“大思政课”结束后,许多同学表示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希望将来有更多这种形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今天观看了弘扬延安精神的讲座,讲座中介绍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和无数伟人的革命历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每位演讲者的朗诵中,我体会到了延安精神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观看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设计学院预备党员 石可艺)
特别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够听各位专业讲解员深入、详细地介绍了延安的故事,与延安背后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无论是窑洞、毛驴还是纺车,延安故事在这里发生;无论是杨芝芳、贺敬之还是郑律成,延安故事由他们创造。这次不同于以往的生动讲解,让我从驴背上摇摇晃晃的摇篮里,听见孩子的笑声;从烛光如星的逼仄窑洞里,体会思想的碰撞与进步。每一位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脸上都是自豪幸福的笑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达给我们坚毅的红色力量,让我在视频、讲述与歌声中,更好地了解延安,了解党的历史。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预备党员 柳昕妤)
10月25日下午我们在大眼睛剧场观看了“弘扬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大思政课。在延安精神的讲解员们真情实感的宣讲后,我对延安精神又了更深的认识。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革命先辈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只为到达革命圣地为新中国的未来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应当学习并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实践并走出属于我们的延安精神!(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预备党员 李正)
“弘扬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来自延安的8位金牌讲解员,带领着我们从延安窑洞里的马列主义出发,缓缓诉说着罗章、杨芝芳、纺车、白毛女的故事,那些年的艰苦卓绝,也随着讲解员们饱含激情的讲解中朝我们渐渐拉开帷幕。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党的永久教材。在21世纪的我们仍要用心学好这样的红色精神,学好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的展览和8位金牌讲解员的讲述,通过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至极的“大思政课”,让我收获良多,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将在后续的日子里持续学习“延安精神”,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始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预备党员 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