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刘东生作了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30年工作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防治荒漠化作为国家战略,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长时间、大规模治理荒漠化。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颁布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重点沙区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荒漠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防治荒漠化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是我国荒漠化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社团,于1993年9月11日在京成立。30年来,学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锐意进取,蓬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一直致力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治沙企业、科研教学等机构搭建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为推动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贡献了力量。30年来,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已从初创期的108名会员发展为拥有个人会员3500名、会员单位近200家、专业委员会19个、14名院士担任学术顾问的学科齐全、体系完备、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30年来,学会紧紧围绕荒漠化防治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为管理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意见,为会员单位和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助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十年间,学会受林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委托,完成25个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组织了10余次成果鉴定会,发布了10多项团体标准,建立了近130位专家的信息库。积极推广荒漠化防治和沙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新产品、新模式50余项。为推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在我国荒漠化防治中得到更广泛的实践,鼓励参与我国荒漠化防治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广技术成果,并在会员企业和社会层面得到大量应用。各会员单位和专委会探索推广了一大批荒漠治理、矿山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发展等技术模式和成果。
30年来,学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察实情、解民情,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并为荒漠化防治工作建言献策。学会共组织开展了30余次重大问题考察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集中研讨,形成调研考察报告,提出了50余条政策建议,上报主管部门,为决策科学化等提供了参考。积极参与国家防沙治沙重要文件的研究、起草和咨询活动,主动融入决策进程。配合国家光伏等新能源发展战略,组织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赴西北、华北沙化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向主管部门报送了《关于加快沙棘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的建议》《关于对林业与国民养生保健关系的报告》《发展光伏产业要处理好与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关系调研报告》《荒漠化光伏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考察报告》等政策建议,有的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要批示,有力发挥了决策服务作用。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要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独特的优势,紧紧围绕防治荒漠化大局,大力开展防治荒漠化难点和重点的学术研讨交流,打造学术活动精品,提升学术水平,为促进荒漠化防治和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引导、智力支撑。
大会向 “学会建设30年突出贡献人物” 颁发了荣誉证书。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绿色中国行推广大使周旋,受聘担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形象大使。刘劲带领北京林业大学梁希班优秀青年学子现场发布了“荒漠化防治倡议”。
光伏治沙、文冠果及木本油料、菊芋治理荒漠化三个专业委员会也揭牌宣布成立。(民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