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少时的学习生涯中,记忆最深的升高一的时期,那时候数学的知识难度提升让我完全无法接受,进入到了只会粗浅记忆无法真正理解的状态,后来得益于遇到会启发教学,懂得引导和类比的一位好的数学老师,才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成绩快速提升。工作多年,教过的科目细分的话也有十余种了,从开始的机械学习老教师的讲课方法,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我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获得真正且经得起检验的获得感这一目标去教好每一节课,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回答好两个问题,1.受众已知的是什么?2.如何建立你想讲授的未知和受众已知的桥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获得感就会大为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以我在的教育机构迈学为例,学生入学伊始会先做入门测验,通过入门测验,我们可以知晓所谓学生的底子是如何的,有没有偏文或者偏理,这在后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具体到每一节课当中,我也会在几乎每个模块的教学开展中,先去询问大家对这个模块的认知、感受,这对教学的路径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如数学这个科目,很多同学是畏惧心理,这时候就不应该选择上来讲解过于深刻的理论知识,应当至少在第一节课中,以消除恐惧、增加趣味、建立信心为目标去开展教学。我所教授的课程都是直播,直播的形式一来可以给学生起到强督促作用,因为错过了,就不是直播了,这种心理会强迫其克服惰性来上课,二来在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前互动的形式,拉近距离,建立当堂课程的学习路径。
当我们了解了受众已知的内容后,我在实际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类比,类比这个方法,如果认真考究是极其容易丧失准确性的,比如讲解数学中或者逻辑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我们就要照顾到对于受众其实并不是非常理解这种思想,我就会做一个比喻,好像栽了两盆花,分别看看能长出什么,如果都长出来了结果,那么我们要去并集,代表全都要。如果逻辑中,一盆花长出了和题干相悖的矛盾,那我们被迫就只能取另一盆花,这就是矛盾的基本思想。因此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就建立了听众和未知的桥梁,因为大家对花是很熟悉的,这个情景也易于理解,实现了化抽象为具体。
精准的举例,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譬如管综逻辑的教学中,有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知识点,这时候我就让同学们只记住一个例子,老师的女朋友要么是A,要么是B,然后进行反问,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AB能不能都是我女朋友?能不能都不是?通过问答拉近距离,而且借此可以拉近距离,增加互动感,让大家听着不累,还印象深刻,这也是一个类比精准带来巨大好处的例子。
类似的教学案例,我还有很多,这都应用在我们迈学教育的直播课堂上,因此,我的教育理念其实也并不复杂,就是多照顾受众的情况和感受,多代入对方想想学生知道的是哪些,帮他们建立未知和已知的桥梁,那么路有了,学生自然就会。反之,如果只顾自觉这个知识简单,易于理解,学生不应该不会,这就会陷入到学生不买账,自己不开心的怪圈中。迈学教育的主要亮点是主要针对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和公务员培训课程,我们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很多一天工作后也很累,因此坚持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基于此去设计课程,才会让大家能够学得开心,并且拥有真真实实的获得感。(迈学 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