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3月13日,余杭区“玉鸟计划”推进会议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培训班启动仪式在梦想小镇举行。余杭区副区长罗建强出席,各部门、镇街、平台分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单位代表等参加。
会上,余杭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坚介绍了2024年余杭区科技创新重点工作。2024年,余杭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新要求,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315”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塑为抓手,加速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构筑成果转化首选地、打造一流开放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谱写八八战略新篇章”提供澎湃动力。
未来科技城产业发展部部长屈永辉、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松国作为创新平台代表作交流发言;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副院长岑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总经理陈鹏飞作为创新伙伴发言。会上还举行了创业导师聘任仪式。
“玉鸟计划”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培训班启动仪式在会上举行。该培训班分为科技创新卓越班、成果转化训练营两大载体,旨在以优质的服务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加速奔跑,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卓越班由余杭区科技局主办,经过前期精心筹备,筛选了50位余杭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以及余杭区重点培育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以深入考察以及现场案例教学等课程形式提升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激发企业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成果转化训练营由余杭区科技局和杭转中心联合推出。经过严格的多维度筛选,最终有34个杰出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入营。这些项目覆盖了大生命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余杭区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潜力。本次训练营精心设计了“专业培训+企业实践+政企对接+专业社群”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邀请政府专家、技术专家、产业专家、风投专家等担任导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指导,为余杭区的潜力项目提供深度挖掘、精确培育以及有效孵化,塑造成为杭州乃至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典范。
“区政府和我们是战友,也是创业路上的合伙人。”作为此次创新卓越班学员代表,浙江数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俞学励表示,在余杭区政府的服务、引导和帮助下,数秦科技在这片土地上坚定地探索数字技术的前沿,并持续深耕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随着外部环境、竞争格局、业务发展的变化,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他希望借助此次的学习机会,为日常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到公司创新发展的秘钥,推动公司再上新台阶。
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唐政敏既是一名研究员也是一名创业者,他表示,尝试将技术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创业者会遇到各种挑战,政策和平台的支持对于创新创业至关重要。这次训练营计划的推出,在非常恰当的时机为像他们一样尝试去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帮助他们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市场 。他希望通过此次训练营能够进一步学习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罗建强回顾了过去一年全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肯定了成绩的同时也谈到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并就2024年的重点工作作了指示。他强调,要严抓核心指标,通过分析研判、分类攻坚和优化机制等举措,戒骄戒躁、奋力拼搏,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紧抓重大项目,确保续建、在建的项目完成投资额目标,积极谋划、对接新项目,三大平台要争创更高能级的平台,各镇街要谋划“一镇一品”,争取做出显示度、贡献度和影响力。要狠抓科技成果,加快实施“玉鸟计划”,重点做好空间保障、政策保障和服务保障,力争高原之上再筑高峰。
罗建强还对在余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在余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们深耕余杭、锐意创新、情系桑梓,着力打造更多具有余杭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以“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奋进姿态,着力打造更多具有余杭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奋力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大区担当。他表示,“玉鸟计划”需要双方共同助力,双向奔赴,赋能更多凤凰在余杭新中心腾飞。
前不久,余杭借着龙年“新春第一会”,发布了“玉鸟计划”,旨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级。该计划的核心是构建完善以人才驱动为内核,科研侧、企业侧双向奔赴,园区、平台、金融、服务四位一体,形成“一心两翼双向四方”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重点实施科技成果引育工程、项目落地攻坚工程、公共平台赋能工程、孵化加速提质工程、转化队伍建设工程、科技金融支持工程等6大工程。
2024年,余杭将重点攻克以下这些“硬骨头”——
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力争完成技术交易额220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0家,新增孵化物理空间170万方,新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0个。
围绕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余杭今年将全面推进科研重器落地建设,健全科技人才引育机制,推动科技企业成长蝶变。全面推进天目山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7.1亿元。深入挖掘“人才申报、科研项目、转化成果”三张清单,构建完善科技人才库,建立“人才-项目-成果”工作图谱,形成人才引育强大合力。制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面向“315”科技创新体系战略领域,精准服务、精心培育,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