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剧集的落幕,《繁花》中的阿宝迎来了终局,但深圳“阿宝”的故事,仍在继续。
从最初一辆自行车搭建起的棒冰铺,到仅有十几人搭建起的模具厂,再到义无反顾的南下创业,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这位阿宝,终于在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2003年,阿宝集团在深圳创立,在接下里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创始人李水保秉承着“双向利他”的经营理念,吸引了数百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并一举将阿宝集团打造为了集房地产开发运营、服务、投资业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作为一名标准的“草根人士”,李水保的创业历程中充满着艰辛,他本人也坦言,曾不止一次想过要放弃,但正如《论语》中所说:“士不可以不坚毅,任重而道远。”在家庭的重担与同行伙伴的殷切期待下,他咬着牙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坚持。
“我很庆幸我改变了我家庭的命运,之前只是我的一个小家,但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我深感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时代不同了,相较于如何将企业做的越来越大,现在我在想的是,该如何把企业做的更加长远,帮助到更多的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学经典《大学》中的名句。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如此,于一家而言企业亦是如此。治大国如烹小鲜,齐家方可安天下。在过去二十年里,李水保带领阿宝集团翻越了“万重山”,阅尽千帆后,如今的他已经退居二线,开始将生活重心回归家庭,并专注起了对国学的研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更好与古人圣贤的智慧交融,李水保加入了国内知名国学研究协会善品堂,在与国学大师的交流与碰撞之中,进一步探索国学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可能性,借助国学文化的赋能,更好的诠释“利他”精神。
那些苦难的岁月,正是动力的源泉所在
“只有走出去,才会有希望。”
正如《繁花》剧集中所展现的那样,在“阿宝”成为“宝总”之前的岁月,总是让人唏嘘的。
李水保出生于江西省崇仁县的某个山村,他的少年时期家庭情况并不优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困苦。1982年,李水保成功通过了中考,成为了大队中唯二收到县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年轻人,但在这次“逆天改命”的机会面前,现实生活的窘境,还是让他低下了头。
上有年老多病的父亲,下有尚且年幼的弟妹,在反复权衡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独自挑起了家中的大梁,开启了披星戴月的农耕生活。尽管自幼生活并不富裕,但那确实贫穷第一次具象化的改变了这个少年的命运,自那时候起,走出这片山村,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了他藏在心中最深的执念。
正如《易经》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管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这并未泯灭阿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倒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直至后来阿宝集团成立以后,每每经营中遭遇困境,这段苦难的经历都成为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退学后的阿宝在农耕之余,还尝试起了卖冰棍的生意,没成想就此觉醒了他的商业天赋。 为了让冰棍更好的销售,阿宝尝试过各种促销手段,例如“免费试吃”、“团购优惠”、“买五送一”等,均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阿宝便成为了乡间远近闻名的“冰棍大王”,最高一天曾卖出过2000根。
这段宝贵的创业经历,让阿宝第一次意识到“利他”的重要性,也正是在“利他”的思维下,阿宝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成为了乡间最年轻的一批“万元户”。
但创业的路上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在成为了“冰棍大王”后,阿宝又看中了黄栀子收购的生意,试图在草药领域大展一次拳脚,但最后却因种种原因,落了个钱货两空,并背上了一笔不菲的债务。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在描述这段经历时,李水保表示,摆在他面前的没有第二条路,唯有走出去,才能看得到希望。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催化下,彼时以深圳为代表的一大批南方城市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史记》中曾言:“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功。”敏锐的阿宝嗅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在那波南下的浪潮中,年轻的阿宝将自己连同山水间孕育的那份朴素与倔强,一同塞进了车厢里,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到达了深圳,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成功的秘籍:先利他,后利己
在“阿宝”成为“宝总”以后,“利他”这个词汇,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
谈及阿宝集团的业务时,李水保坦言道,阿宝集团的身份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两端,链接的是客户与资源,在客户与资源出现矛盾时,阿宝集团会选择牺牲一部分自身的利益,以此来保全双方客户的利益。
1997年,随着香港的回归,深圳这片宝地再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许多港商、台商来到深圳找寻机会。彼时的李水保正经营着一家模具厂,接触海外客户的机会非常多。
但那时他发现,很多客户并非简单的采购商品,而是希望绕开大陆公司,依托深圳的供应链优势,建立自己的厂房。对于客户们的真实目的,李水保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并不介意,依然倾尽全力积极的为客户四处打听、收集信息,辅助客户找到合适的场地,乃至于供货链渠道。
正是在帮助客户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李水保了解到,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而市场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中,李水保的商业认知也一再被重构,而阿宝集团的“地基”,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利他”行为中,完成了初步的“搭建”。
2003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阿宝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阿宝集团前身)成立,李水保所经营的业务也就此完成了由“二产”向“三产”的跨越。在转型完成后,“利他”思维开始越发成为了李水保的经营核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手下的员工,他始终教导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只要我们想客户之所想,把客户的收益放在第一位,那样谈下来的盘源基本都能满足客户需求。”
此后的岁月里,随着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李水保的“利他”理念也不再局限于客户之间。对于员工,他设置了丰厚的股权激励制度及年终奖制度;对于社会,他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促进当地就业;对于慈善,捐献环保事业,关注贫困山区儿童,传播人间大爱。
李水保始终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唯有怀着“舍得”的精神,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对于阿宝集团而言,那些眼前的投入虽然会让企业利益短时间内受损,但如果将目光放到十年、二十年后,阿宝集团所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将会在无形中带给企业更丰厚的回馈。
李水保表示:“我想用我的余生把它做好,让我的企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民族企业,让它成为一个响亮的百年品牌。”
道法自然,是最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在李水保的办公室里,常年挂着一幅《老子对虎说道》的画作,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幅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智慧,便是在面临挑战与危机时,要尽可能采用“非攻”的姿态,找准个人的定位,不要盲目作出激进的举动,这个故事令李水保受益匪浅。
在谈及企业的发展战略时,李水保表示,自己其实从未做过详细的企业战略规划,因为时代始终在改变,十年前的认知与经验不能作用于现在,同样的,站在现在的视角来看,也无法预知十年后的产业趋势。
因此,保持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同时团结好企业内部,以发展的姿态跟着时代、政策去走,就是李水保心目中行之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李水保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将阿宝集团的业务大梁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本人退居了二线。现在的他更加注重“心灵的修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国学的研究上,试图在古人圣贤的智慧中获取共鸣,将这些所悟所得与管理智慧融会贯通,重新赋能于集团的日常运营,以及企业价值观的重塑上。
稻盛和夫曾说过:如果你不会反省,你的内心将长满杂草。在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就后,李水保时常会反省自己,他深知自己多年来为企业的付出,令他失去了很多尽责尽孝的机会。对家人的亏欠,是李水保心中始终过不去的一道坎。因此在提及对年轻人的赠言时,他刻意强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事业放在第二位。
《增广贤文》曾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创业的失败固然让人难以忍受,但失败了总还可以再来,但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却是在一点一滴流逝的,这世上有很多的事情,只能在对应的时间与对应的人一起做,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2024年清明期间,李水保召集了族内亲眷,在家族的祠堂前,李水保向族人演说了一篇长达数千字的祭文。在这篇祭文中,李水保向母亲诉说了多年来历经的风雨沧桑,讲述了族内亲眷的现状。演说过程中,李水保数次泪如雨下。
祭典过后,李水保表示,往后要将家族的祭典活动传承下去,唯有时刻缅怀祖辈的付出,才能做到不忘本,并将这份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核传递下去,家族才能延续兴旺,永葆昌盛。
现在的李水保,开始将越来越多的重心放在了对家人、家族的关心上,除了日常与他们的陪伴以外,家族成员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也是李水保非常关心的领域。
作为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为他定制了一整套家族财富管理计划。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依托平安集团大健康优势,联动集团旗下平安健康等子公司共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健康、医疗、养老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家族财富管理方面,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诉求,对财富管理到非金融事务安排,再到家族精神传承和社会价值延续等诉求推出针对性方案,全方位保障家族财富与家族生命力的延续。
据悉,截止2023年底,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已经服务了9.02万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超1.9万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以最真诚的姿态,为企业家群体提供最为专业、贴心的财富管理服务,为企业家群体的财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