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集团高频溢价收购引发市场关注

2024-08-28 18:18:30     来源:

近日,ST新潮面临一起高达近百亿元的要约收购案,收购方为汇能集团全资子公司汇能海投,计划收购ST新潮46%的股份。然而,因汇能海投未如实披露一致行动人与实际持股情况,上交所于8月23日晚间迅速下发监管函,要求汇能海投说明是否存在举报事项以及是否存在不得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在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期间,包括汇能海投在内的四方资金迅速成为ST新潮的主要股东。

近期,汇能集团的频繁资本运作再次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8月22日,汇能海投以每股3.10元的价格提出收购ST新潮,这一价格较当日ST新潮的收盘价1.84元溢价超过68%。如此高的溢价收购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在短期内连续发生,这引发了市场对汇能集团动机的诸多猜测:是出于对ST新潮未来发展的看好,还是另有其他战略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汇能集团首次进行高溢价收购。仅在一个月前,汇能集团通过协议转让,以每股17.53元的价格从国富投资手中收购了亚钾国际9.01%的股份,溢价率达13.1%。此外,今年7月,汇能集团以14.7亿元收购了中国罕王旗下的澳大利亚矿企Primary Gold的100%股权;8月,又计划以14.66亿元收购亚钾国际的部分股权。在短短两个月内,汇能集团累计投资近130亿元。

汇能集团的收购标的多为股价低迷、股权分散且管理层存在不确定性的公司,这些特征使这些公司更易成为收购目标。ST新潮在连续四个交易日后被ST,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而汇能海投提出的3.10元收购价看似高溢价,但实际上较ST新潮之前的股价更低,这一策略有效地降低了收购成本。汇能集团的“趁虚而入”策略,引发了市场对其资本运作意图的广泛猜测。

尽管汇能集团的收购计划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其能否成功入主ST新潮仍存在不确定性。ST新潮已经收到投资者举报,称汇能海投在披露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持股情况时存在不实,涉嫌违规。对此,上交所已发出监管函,要求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收购行为应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高溢价收购并非罕见,但如果通过操纵信息、隐瞒真相等方式进行,将会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可能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失。因此,对于汇能集团的操作,市场和监管机构应保持警惕,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汇能集团在短短两个月内的高频收购国际资源性指标资产,让市场猜测其是资本炒作,还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其在短时间内耗资近200亿元,投资于海外易于变现的大宗商品矿产,这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疑虑。汇能集团究竟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中扮演何种角色,还有待时间揭晓。

此外,市场上有批评认为,汇能集团在收购ST新潮时,并未采取透明公开的方式,而是在市场价格被大幅压低的情况下,通过收购的方式介入。这一行为引发了市场的不满和质疑,被一些投资者视为“野蛮人”策略,可能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市场期待汇能集团未来能够采取更为透明、合法合规的资本运作方式,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标签:

猜你喜欢

专业+温情,平安福理赔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赵冀:高端制造驱动极狐销量增长,北汽蓝谷持续向好
淡水泉:美国“产业公地”和中国供应链
老板电器中报揭晓,上半年实现营收47.29亿元
建国后出生的第一批知识分子退休后又开始爱上收音机
四维图新向参股企业增资1亿元
受试者招募丨邵逸夫医院皮肤科关于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患者招募
名酒复兴再添进阶力量,沱牌特级T68升级上市剑指千亿光瓶酒市场
支付便利性建设持续 外卡服务、跨境支付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
惊爆!奖金1万,还能直通“技能之星”决赛的电池维修保养竞赛报名如此简单?
AI布局未来,静博士引领数智化养生时代
Zoho谈全球本地化:从出海布局到本地深耕,如何更像一家本土企业
「万洲金业」受哪个监管机构监管?
安博通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超三成,单季度增幅创3年来新高
正元地信持续深耕地理信息产业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
产智共融·生态营城 |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成都汇成功举办
天坛生物:营利双增 加速推进科技研发项目
第5代升级版咖啡机器人COFE+亮相2024数博会
移动动态DR技术,在临床科室的应用
潍柴或寻求出售意大利Ferretti集团股权
“通通AI社交集团”登场,国美战略升级正式启动
搭乘消费电子热潮,钛合金巨头天工股份即将登陆北交所
筱黛×安徽飞橙 『学术先锋研讨会』共探技术高峰
数博会,贵州银行“数”不胜数
西贝餐饮集团蝉联“2024年度有意思品牌”称号 高质量产品服务获认可
海悦大酒店顺利通过中成伟业《5G金百合高质量管理餐厅》4G验收
专注深度价值红利策略,鹏华盛世创新A(LOF)包揽海通证券各时段五星评级
2024十大灵活用工平台排行榜有哪些?灵活用工平台哪个可靠?
广汇汽车:传递公益能量 创造社会价值
科技界巨头集中“秀肌肉”,消费电子及数通产业链公司迎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