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在十年前就受到业内瞩目的量化私募——大岩资本,在近两年完成了“新老更替”。在80后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公司实现了迭代——再出发,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再次引发了行业关注。近日,中国基金报采访了大岩资本董事朱星曈女士,深入探讨了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迭代后的新面貌。
中国基金报:能否介绍一下大岩资本的核心团队、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如何吸引人才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
朱星曈:我们更愿称大岩人为“事业伙伴”。“以人为本”是公司对待人才的核心理念。与流水线上的“执行机器”不同,我们希望每位成员在这个平台上经营、成为自己。因此,公司尊重个体的自主性,深入了解每位成员的优势与短板,帮助大家充分发挥特长,并携手高效协作。
在各位伙伴眼中,公司的管理层如同“大家长”,我们亲切地称CEO黄铂博士为“铂哥”。铂哥每周都会与投研成员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项目进展和成员新灵感,从而平衡个人诉求和团队协同。他常说,大岩就像《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彼此通过无形的神经网络建立深厚的纽带。
员工在这个大家庭中不仅得到专业上的提升,更获得了归属感。这种开放包容,相互扶持的“家文化”,不仅让核心投研团队多年来保持零流失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应届生和资深研究员加入,为公司的持续迭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图:感恩节公司员工手写小卡片。
中国基金报:大岩资本是国内首批量化私募,成立至今已有11年。近两年,公司完成了管理层的换代,朱总能否简单介绍下这一变化?
朱星曈:大岩资本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起伏与挑战中不断积淀。2022年,公司顺利完成了管理层从60后到80后的交接换代,由黄铂博士全面负责基金运作,并且公司旗下产品全部更新为纯量化产品。
去年,大岩迎来了十周年庆典,主题“与10俱进,迭代启航”象征着我们在传承卓越标准的同时,持续地创新。我们既尊重过去的成就,又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启新的旅程。
图:大岩资本十周年庆。
中国基金报:您刚刚提到两个关键词“传承与创新”,传承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星曈:过去十年的深耕为大岩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首先,是追求极致的高标准实践。作为国内首家获得SBAI(全球另类投资准则委员会)和ISAE3402资质认证的量化私募,大岩始终以国际一流的内控标准来规范发展。对美的极致追求也根植于公司的基因之中,从外在视觉形象到办公环境,接近大岩的人都会认为我们是一家“特别”的量化私募。
第二,是“客者为先”的价值观。我们的目标是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规模对我们而言只是结果,而非目的。办公区照片墙上会定期更新公司为客户带来的利润总额,这代表着我们的使命。
图:大岩深圳办公区及照片墙。摆件为公司基金会救助过的儿童。
中国基金报:说到客户和私募的关系,在行业频繁出现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建立信任越来越难。大岩在客户服务方面有哪些心得?
朱星曈:公平、透明和换位思考,是客者为先的关键。大岩员工与外部资金共享同一套产品线,我们不单独设立封闭的自营产品,以确保员工和投资者利益高度一致;所有产品均采用同一套量化模型,保证了业绩走势的一致性。此外,除了市场中性、指数增强、量化选股等常规产品,大岩还设计了一系列定制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
同时,我们倾向寻找理念相符的投资者“双向奔赴”。在沟通中,我们会充分介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目标函数以及适应的市场风格。我们的客户大多与我们一样,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并不急切地追求短期的业绩爆发。互相理解是长期信任的前提。
中国基金报:在传承的基础上,近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突破?
朱星曈:在高度内卷的量化行业,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我们从未停止迭代的步伐。投研方面,2022年,大岩量化策略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因子数量、IT系统以及因子整合优化的效果均大幅提升,夏普比率因此显著提高了超200%。
到2023年,模型的精细度进一步增强,在保持严格风控的前提下,我们细化了模型的选股空间和类型,从而提升了捕捉Alpha的能力。此外,我们积极拥抱前沿科技,近年来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相继加盟大岩,将AI技术应用于从因子挖掘到组合优化的各个环节。目前,公司底层价量数据中超70%来自端到端的机器学习。
在行业出清阶段,我们始终深耕A股中低频Alpha策略,均衡配置基本面和价量因子,使得公司产品表现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整体相关性仅为0.4左右,展现出独特的差异性。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规模逆势增长,不仅赢得了海外机构的信任,也获得了国内头部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认可。
同时,在坚守中低频策略的框架下,我们也持续完善信号预测周期的多样性,逐步转型到从日内到日间的全频段预测,以大幅度提升策略表现和在大规模运作下的稳定性。
图:大岩CEO&CIO黄铂博士分享《大岩策略迭代史》。
中国基金报:除了策略上的迭代,大岩这两年在运营和人才管理方面有哪些提升和创新?
朱星曈:近年来,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愈加明确,投研团队在黄博士的带领下专注于策略深耕,持续提升模型效果,为投资者创造更优质的持有体验。同时,市场、运营和行政等事务则由其他负责人统筹,确保投研团队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研究。
与此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前沿趋势,结合国内外中青年员工的特点,重新梳理了招聘体系、职位职级体系以及激励管理体系等,使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紧密契合,并共享公司的成果。互通分享,简单纯粹,是大岩始终如一的底色。
今年是公司成立的第11个年头,周年主题为“向下扎根,向上探索”。经过几年的试错与打磨,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从策略适应性,到市场拓展,再到内部人才管理,曾经悉心培育的种子正逐渐发芽。
图:大岩十一周年“向下扎根,向上探索”。
中国基金报:听说大岩资本的客户结构中,有很大部分是海外机构,大岩为何得到了海外机构的青睐?
朱星曈:大岩管理的50多亿资金中,约一半来自海外投资者,这在同规模的管理人中并不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岩的公司治理和产品特征与海外机构的偏好高度契合。自大岩香港成立以来,我们已与上百家机构建立了联系,发现海外机构在关注点和尽调流程上与国内有明显差异。他们不仅看重管理人的长期业绩表现和稳定性,还注重内控合规、ESG标准及社会责任,甚至会关注海外投顾资质和合作供应商等运营细节。
海外机构的尽调过程也十分严格,通常需要一到两年,并且各部门核心人员需参加多轮现场访谈。这也是大岩香港在2018年成立后,直到2020年管理规模才大幅增加的原因。能通过这些严苛审核,正是因为我们在公司治理和业绩稳定性方面的知行合一。
如今,投资者对资产安全性愈发重视,而海外大型机构的背书也为我们的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