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平台化尚不能全面实现并广泛普及,在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限制下,AI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在12月7日举办的一场财经年会上,未来智能CEO马啸给出了他创业十年的思考与答案——AI必须投入到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众所周知,自2022年底ChatGPT正式推出以来,人工智能在近两年时间里又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和高度期待,在“无所不能”的渲染下,AI仿佛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海内外的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大了对全能AI(即具备多种功能和应用场景的AI)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未来智能团队也曾试图打造一款全知全能的AI助理,但几番尝试后逐渐认识到,在现阶段的技术模型水平与产业发展环境下,还无法诞生出一个幻想中的全能AI——一方面,Transformer架构本身存在局限性,它无法像人类大脑那样进行真正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认知上也无法进行多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且学习方式主要依靠监督学习和预训练,难以实现持续学习和知识更新,决策过程更是黑盒,容易产生幻觉和错误推理。
另一方面,一个全能的AI平台意味着要把各行各业都吃透并重做一遍,这不仅难度很大,还会造成平台与现有应用生态之间的博弈,这个产业环境也决定,AI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全面且“有用”。
因此马啸认为,“相比于全能助理,目前AI更务实一点的机会,来自于垂直领域,这也是这一轮AI浪潮下创业公司最大的机会。”
毕竟垂直场景本身就是面向特定领域、特定需求或特定用户群体,产品或应用通常也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这使得AI产品在垂直领域中的应用更加精准、高效,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此外,垂直场景通常具有明确需求,数据更集中且易于获取,也更能真实反映目标对象的特征和规律。这些高价值的数据,为AI模型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训练和优化环境,使其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资源,而这些用户和资源的进场又会进一步增加高价值数据的累积,马太效应推动AI模型的发展,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
“真正好的AI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必须走到用户中去,且立刻就可以产生价值。”在马啸看来,硬件就像是AI大模型延伸而来的眼睛和耳朵,也是当前行业发展态势下AI落地的最佳媒介。
在AI+硬件的战略指引下,未来智能从办公这一垂直场景入手,陆续推出了讯飞AI会议耳机系列产品。秉承着“5+X”的产品思维,未来智能率先围绕耳机硬件本身发力,力求在外观、音质、续航、降噪和舒适度上达到行业前沿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了多项AI功能——录音转写、同传听译、摘要总结、待办提取、AI问答等功能几乎已经做到当前AI耳机市场的天花板,近期新升级的通话翻译和AI嘴替功能则进一步引领了行业创新。
“从正式发布第一款耳机产品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月活已经增长了10倍,月使用次数增长了6倍,复购率达到44%,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即使以‘年’为单位去迭代,但用户留存率仍能一直保持在76%上下,这也印证了,用户真的觉得我们的产品‘有用’,这比什么都重要。”马啸说道。
正是这份对用户价值的深刻洞察与实践,让未来智能在AI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航道。通过聚焦于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未来智能不仅推动了AI技术的落地与创新,更在无形中重塑了人与技术的互动方式,让AI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助手。诚如马啸所言,真正的AI不应仅仅只是技术的堆砌,而应成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悄无声息地提升生活品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