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香港保险投资热度不断攀升,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已然成为一种新常态。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统计,仅在2024年上半年,内地客户保费规模便高达297亿港元,占全港新单保费的25.7%。但不少投资者受限于专业知识匮乏、风控意识不足,既未厘清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有什么区别,也缺乏对港险投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的清晰认知。那么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之间的区别在哪呢?
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有什么区别?
分清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有什么区别,是科学决策、合理投资的必要前提。与内地保险市场相比,香港保险市场有着不一样的市场规则与服务,监管环境更加严格、规范,产品种类繁多、设计复杂,需要投资者提前“摸底”。
差异1:港险保单资产性质不同,计价币种与保障范围更广
内地保单属于境内资产,在本地与网上即可购买,但保单多以人民币计价,保障范围局限于内地。相较而言,港险保单属于境外资产,尽管在投保时需要赴港签约,但它支持美元或港元计价,且能提供全球保障,理赔更灵活、便利。
差异2:港险市场监管环境紧密、严格,对险企约束性高
内地市场起步晚,对险企的监管较为宽松,弹性更大。而港险市场由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全面监管,对险企资本金和偿付能力有着更高标准与要求,以保障其能够严格履约、承担赔付责任。
以偿付能力为例,监管部门划出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要求)“及格线”为150%。
差异3:港险产品种类繁多、保障全面,配置组合更复杂
相较以分红险、健康险的内地保险,香港保险的产品涵盖储蓄险、投资连结险、环球医疗险、重疾险、公积金计划、港澳退休金计划等不同类型,选择多元、保障全面之余,也容易令投资者眼花缭乱。
香港保险如何配置?
除了全面理解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的区别,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前还需要明确自身需求,特别是了解主流港险企业的资历背景、服务口碑、资管能力以及信誉评级,进而保障配置方案的有效性、可靠性。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不追求短期高收益,流动资金较为充足,或未来有子女留学、移民等计划的群体,可考虑配置港险产品。截至2024年底,香港保险市场共有157家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其中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万通保险这类保司,整体上更具客户信赖度。
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万通保险哪个好?
从股东背景角度来看:
友邦保险的主要股东包括纽约银行梅隆公司、摩根大通集团、花旗集团等;保诚保险的主要股东包括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Third Point公司、挪威银行投资管理等;万通保险的主要股东则是云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等,同时,万通保险也与资管公司霸菱Barings保持着长期合作,资产稳定。
三家保险公司都有着雄厚实力及稳健可靠的背景,同时还一直整合着股东优势资源,拓宽“朋友圈”,强化业务水平、服务能力。比如近期与蚂蚁银行的合作中,万通保险便推出简单便捷的网上银行投保服务,有力推动服务数智化、在线化,为客户减负、提效。
从偿付能力看:
友邦保险、保诚保险和万通保险不仅长期远离监管“红线”,更凭借强劲、稳健的财务表现,将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200%以上。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友邦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260%,万通保险则紧追其后,达到了247%。
香港保险和大陆保险有什么区别呢?与内地保险一样,香港保险同样是一种兼具多重功能的风险管理工具。而在险企选择上,友邦、保诚、万通保险都有着深厚的背景,以及良好的偿付表现。
投资是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决策过程,配置港险时也要多几分冷静,科学、审慎地进行每一次决策。在当今香港独特的市场环境下,通过严格的监管以及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合理配置香港保险,可为个人与家庭分散、抵御风险,拥抱更好未来提供更丰富、专业的选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