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高校学生不仅是新生代投资者,更是资本市场从业者的重要“后备军”。将投教活动推广至校园、将金融知识融入课堂,方能夯实人才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证券期货素养,2023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期货人才培养基地”在海南大学启航。基地通过“政行企校”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普及化、常态化、标准化。
即日起,证券导报携手海南证券期货业协会,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期货人才培养基地”成果系列报道。通过挖掘该基地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及成功经验,全面展示了该基地的建设成果,凸显海南打造具有辖区特色、根植学校、辐射社会的投资者教育模式。
推动投资者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资本市场稳健前行的重要保障,对其长期健康发展影响深远。近日,证券导报报道组走进海南本土期货法人机构金元期货,探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期货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海南期货人才基地)“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畅谈金元期货对“期现联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布局与规划。
据介绍,近年来,金元期货深度参与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携手海南大学、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海南期货人才基地,探索出一套独具海南特色、紧密围绕学校展开且能广泛辐射社会的投资者教育模式。
“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不断变化,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并据此动态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贴合市场实际,让他们能迅速适应行业需求。”据金元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教学过程中,金元期货导师团队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安排更多产业基地研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产业一线,了解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与机遇;同时,海南期货人才基地教学内容增加模拟交易的实操环节,通过高度仿真的交易,提升学生的交易技巧和风险应对能力;此外,金元期货组织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业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实现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据介绍,期货人才基地的课程案例极具海南特色。橡胶、生猪、是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也是海南的特色产业,课程围绕上述产业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应用等内容展开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风险,引导学生理解期货市场对本地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在讲解橡胶产业案例时,金元期货的导师团队会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橡胶企业如何利用套期保值等期货工具应对价格波动,通过剖析实操交易案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金元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期货人才基地的期货专业课程和产业实践课程,可以帮助本地期货人才迅速融入并积极参与到海南自贸港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中去,打造期货专业人才“后备军”。
据悉,自2022年海南期货人才基地启动以来,已成功开展四期项目,覆盖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阶段,累计培养研究生、本科生超200人。2024年9月启动的第四期海南期货人才基地项目,是金元期货、国新国证期货和海南大学共同建设,继续深化本硕一体化与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项目面向海南大学2024级国际商学院研究生和全校优秀本科生,接收74名本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招生横跨金融、国际商务、会计、工商管理、农村发展、农村管理、建筑学、化工等多个专业,实现了人数、专业和学位的新突破,进一步加强了海南自贸港期货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建设。
期货人才所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将成为推动海南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了解,金元期货结合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依托海南期货人才基地,与高校携手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探索跨境资管业务、期货交易咨询服务、特色商品期货期权业务的创新模式,助力海南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
金元期货表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征程中,公司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深化投资者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携手同业机构、省内高校及海南证券期货业协会,以更具特色、更富成效的举措,改善和优化辖区行业生态,助力海南资本市场和本地产业经济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