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技术领域 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对铜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铜矿开采和加工的环保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铜生产方式: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的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特别是采用溶剂萃取-电积工艺SX-EW处理含铜溶液的技术),后者被认为对环境更为友好。
过去20年间,湿法冶金在全球铜产量中的占比已超过20%且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火法冶金最高效的矿床正逐渐枯竭,矿业公司正将注意力转向低品位铜矿——湿法冶金在此类资源开发中更具经济优势。此外,全球各地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以及矿业公司自身责任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这一趋势。
体现这种新方法的标杆案例之一,是由中国紫金矿业参与开发的非洲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该矿采用溶剂萃取-电积(SX-EW)工艺。此外,紫金矿业在其紫金山铜矿成功应用了生物技术堆浸法。该技术能够从低品位贫矿中提取铜,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半自动化破碎、生物浸出及超低品位矿石浮选等工艺,有效降低了开采成本并减少了环境足迹。
俄罗斯企业"乌多坎铜业"正着力提升其在"绿色铜"市场的地位——该项目是该行业领先的绿地开发项目。公司正在开发俄罗斯最大的铜矿床(根据JORC标准分类,铜储量为2670万吨),该矿床位于外贝加尔边疆区卡拉尔区。乌多坎矿床同时含有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除自2024年初开始生产的铜精矿外,该公司近期还计划投产自主建设的溶剂萃取-电积(SX-EW)工厂。
乌多坎铜业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5年将产品碳足迹降至7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公司计划采取两大措施:一方面转向可再生能源供电,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碳信用额来抵消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排放。
当今世界铜工业正步入新时代——衡量标准已不仅限于开采规模,更包含环保责任水平。在此背景下,可持续采矿技术正成为铜矿项目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