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公式能用动画演示吗?”河北省威县苏威仲夷学校的学生李雨欣轻点屏幕,向30公里外的邢台市重点高中教师提问。话音刚落,智能黑板上立刻呈现出一道立体几何的动态解析,两地学生同步记录解题步骤。这种“隔空对话”的场景,源于邢台移动搭建的“双师课堂”系统——通过5G网络和云计算技术,让偏远乡村学生与城市名师共享同一堂课。
而这一切改变,始于邢台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启动的"明眸计划"。曾经,昏暗的教室和斑驳的黑板是许多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该计划为威县等18个县区的200余所学校换装智能黑板、护眼灯及多媒体设备。在威县某乡镇小学,教室光照强度从不足150LUX提升至350LUX,达到国家标准。“以前写板书满手粉笔灰,现在触控屏能保存笔记,课后还能发给学生复习。”数学教师王敏说。
硬件升级后,更重要的突破在于资源流动。邢台移动搭建全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沉淀超10万份电子教案、试题库,并开展跨区域联合授课300余场。去年威县数学竞赛前十名中,3名学生来自偏远村小,“双师课堂”让优质课程每周至少2次“翻山越岭”进入乡村教室。
技术落地离不开教师的推动。邢台移动与市教育局推出“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云课堂为1.2万名教师提供智能设备操作、课件制作等培训。“过去参加市级培训要凌晨赶班车,现在手机就能学名师经验,视频还能反复回看。”威县教师张丽华感叹。三年来,参训教师信息化教学合格率从60%升至89%,带动全市90%学校实现教案数字化管理。
为保障长效运行,邢台移动构建“云网端”一体化服务:千兆专网支撑4K高清课堂流畅传输,联合硬件厂商、教研机构成立联盟,惠及15万师生,推动教学设备三年一更新、课程资源季度一迭代。如今威县83%的乡村学校建成智慧教室,县域内校际成绩差异缩小12%。
从一盏护眼灯的光晕到屏幕中的笑脸,技术正悄然改变乡村教育生态。正如一位家长在教育局留言簿所写:“没想到山里娃能和城里孩子听同一堂课,解题速度都快了不少。”这正是邢台移动“数字课堂”为教育均衡描绘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