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大棒挥舞的当下,资本市场、各行各业皆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霾之中,即便与公共卫生安全紧密相连的医药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政府主导的另一场政治“风暴”,正悄然搅动全球医药监管体系的“命脉”——FDA,创新药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然而,在这动荡的外部环境下,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2359.HK)却在一季报交出了超预期的“成绩单”,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确定性。
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XO产业链,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保持较高研发水平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它们的兴起与壮大并非人为意志所能左右,而是医药产业长期发展后的自然选择。过去数十年间,这一深度“国际化”的产业分工体系已然形成,但如今却面临着挑战。面对现实,企业唯有积极应对,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足。
在行业发展的增量时期,企业往往通过多元化布局实现规模与增速的双重增长;而当步入存量时代,经营效率的高低便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当大环境趋冷,行业进入“寒冬”,企业需要学会积蓄能量,以应对生存挑战。此时,聚焦于核心业务,或许是熬过“寒冬”不二法门。
自去年底以来,药明康德便不断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将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于CRDMO模式的增量拓展上,以此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今年4月,药明康德通过大宗交易出售了药明合联5080万股股份,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4.23%,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这已是继2024年11月和2025年1月后,药明康德第三次出售药明合联的股份。
企业的强韧化能力,正是在危机事件的磨砺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药明康德主动拥抱波动,从波动中获取反脆弱性,即便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也主动寻求出售资产,这无疑是其在极端情况下修炼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路径。
从混沌的市场环境中汲取的能量,赋予了药明康德强大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应对危机的从容上,更直接反映在了业绩表现上。2025年一季度,药明康德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不仅如此,管理层对全年业绩指引更是维持此前的乐观预期,整体收入预计将达到415-430亿,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