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中国天楹(000035.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7亿元;归母净利润2.12亿元。据悉,此次业绩出现下降主要源于 EPC 业务的结算情况,而公司发电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为整体业务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撑。
同日,公司披露关于注销部分回购股份并减少注册资本的公告,拟将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1.13亿股公司股票予以注销。本次回购股份注销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将由 25.01亿股变更为23.88亿股。公司注册资本也将相应从 25.01亿元调整为 23.88亿元。此次注销源于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对长远发展的考量,不仅有利于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提高股东投资回报,更是彰显出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025年是“双碳”目标提出的第5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的第20周年。一直以来,中国天楹秉持“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深耕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在绿色燃料应用于航运船舶应用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以实际行动助力多领域实现碳减排,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环保主业延伸产业链增效,海外项目拓展提速
环保业务作为中国天楹的核心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通过精细化运营与业务结构优化,实现资源利用效率与综合收益的双重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境内外20个运营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健运行,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417万吨,上网电量约10.65亿度。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已构建起成熟的“焚烧+供热”模式,能源梯级利用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境内如东、通州湾等1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蒸汽销售量达116万吨,同比增长59.6%。蒸汽销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提升了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补充,充分彰显了公司在垃圾处理领域“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延伸能力。
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天楹“一带一路”布局加速推进,区域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作为公司在海外的标杆性项目,越南河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日处理能力高达4000吨。在半年报披露前两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该项目总装机容量已从75MW提升至90MW并全面投入商业运营,垃圾处理能力、发电量和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半年报同时披露,越南富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于近期进入调试阶段。该项目投产后将与已稳定运营的河内项目形成联动,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东南亚环保市场的领先地位,构建覆盖越南核心区域的环保能源网络,为当地生活垃圾处理与电力供应提供更强支撑。
此外,依托公司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固废焚烧成套设备出口业务稳步推进,已向越南、新加坡、印度、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法国等东南亚、南亚、西欧共建国家提供了专业、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核心装备。
氢基能源产品线加速构建,绿色替代燃料潜力巨大
2025年,公司氢基能源产品布局进一步深化,全链条体系逐步成型,成为驱动公司长期增长的第二曲线。
公告显示,吉林辽源与黑龙江安达项目作为首批落地的标杆项目,报告期内建设进展显著,为公司积累了新能源发电经验与收益。其中,辽源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安装阶段,涵盖514.8兆瓦上网风电、214.5兆瓦离网风电、生物质绿碳制备及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安达项目一期工程涵盖400兆瓦上网风电项目、400兆瓦离网风电项目、生物质绿碳制备项目以及年产1.95万吨绿氢和10万吨绿醇的制氢制醇化工项目,已完成全部核准和备案手续,化工部分已启动土建施工,风电部分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范例。两大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公司“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的全产业链绿色循环经济路线已从规划走向实践。
随着全球航运业脱碳需求攀升,氢基能源产品作为清洁燃料的潜力愈发凸显。公司依托吉林辽源和黑龙江安达等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打造涵盖绿色甲醇、绿氨、SAF等多元化氢基能源产品生产线,形成规模化的绿色燃料供应能力,可满足航运业多元化绿色替代燃料需求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碳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天楹正与法国必维集团合作推进绿色认证,确保产品符合航运脱碳标准。此外,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正深度参与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风光生物质制绿色氢氨醇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通过将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工程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技术规范,不仅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项目建设经验,更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了标准化支撑,进一步巩固了在绿色能源产业中的技术引领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从越南河岸的垃圾焚烧到东北平原的氢基能源,从欧盟碳税认证到远洋巨轮的绿色燃料舱,中国天楹正以技术硬实力与战略前瞻性,在碳中和的全球竞技场上书写“中国方案”。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中占据更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