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而在产业结构端则是以传统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突出。因此,对传统行业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也就成为这一改革主要体现形式。然而,对于供给侧改革,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也仅只有一墙之隔。
近年来,在对新兴行业做“加法”,重塑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动力的过程中,也使得一些新兴行业提前步入了“供给侧改革”的轨道,行业面临重大洗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电行业,如今正经历这一阶段全产业链的“动荡”,并提前步入了“供给侧改革”之轨。
01
风电龙头业绩疲软
行业要凉凉了?
3月30日晚,风电整机龙头金风科技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业绩增速的大幅下滑引发了股民热议。这也使尚未公布2022年年报的风电整机厂的业绩充满了悬念。
据金风科技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64.4亿元,同比下滑8.77%;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滑36.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滑39.18%。若以季度划分,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7亿元、4.46亿元和3.57亿元,业绩直线下滑。即便是四季度营收为一年之最高实现了202.73亿元,也未能扭转业绩直线下滑局面,公司四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42亿元。2022年度,金风科技的业绩整体疲软。
金风科技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研发与销售,并以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为主,业务占比超70%。2022年,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业务实现收入3,260,245.86万元,同比下降了18.36%。可实际上,公司产品价格的下滑是可以通过成本端转嫁至上游,但据其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降幅为6.97%,并且未能覆盖其收入端下降的速度。这也使得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由17.71%下降至6.23%,降幅达11.48%。
对此,金风科技证券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下滑主要源于风电行业的“过度竞争”,主机价格快速下滑带来毛利率及收入下滑。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22年,金风科技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1.36GW,国内市场份额占比23%,连续十二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新增装机容量12.7GW,全球市场份额14.82%,全球排名第一。作为龙头的金风科技,2022年度疲软的业绩表现,无不让人怀疑整个风电行业是否要凉凉了?
不过在国内市场份额中,2022年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分别以17%和14%市占率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前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在历经连续两年下降后开始提升,2022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市占率合计54%,较2021年上升6%。此外,运达股份与三一重能凭借陆上风电装机优势,位列市占率排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除金风科技外,由于其他头部风电整机厂商尚未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因而对于风电行业下游情况我们还需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02
风电上游承压
全产业链“动荡”
风电整机厂的业绩也牵动着人们对风电上游零部件“叶片”与“轴承”的关注。据风电观察统计,2022年中国风电叶片年出货量14851套,其中,中材科技近3200套的出货量稳居榜首。
据中材科技发布的2022年报显示,公司当期销售风电叶片14.4GW,同比增长26%;单套功率达4.5MW/套,同比增长36%。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净利润1.1亿元。但公司风电叶片毛利率却由2021年的15.76%下降至9.83%,降幅5.93%。2022年风电行业需求承压,在风电整机招标价格大幅下降,成本要素价格仍居高位的背景下,中材科技风电叶片产品也受到价格、成本的双重压力。
此外,作为国内风电叶片规模排名第二的时代新材,2022年风电叶片的业绩表现也不乐观。据其2022年年报显示,虽然当期公司销售风电叶片11.9GW,平均单套功率达4.56MW/套,实现销售收入53.67亿元,同比增加7.54%。但是公司风力发电产品的毛利率却是由2021年的8.52%下降至7.21%。而公司风力发电产品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风电叶片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所致。
在风电行业的零部件中,风电轴承是风机所有运动部位的枢纽结构件,因使用环境恶劣,维修成本高等拥有较高技术壁垒高,也因此国产化率低,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在风机平价背景下,风机厂商降本意愿强烈,国产替代需求旺盛。作为一家风电轴承国产替代公司,新强联在国内风电轴承厂商中最为显眼。新强联也于近日公布了其2022年年报数据。
新强联的风电产品涵盖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以及机组零部件等风电机组器件。2022年,公司风电类产品实现了19.9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6.51个百分点;产品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31.56%下降至28.82%。对于风电产品收入的下滑,公司表示,自2021年以来“抢装潮”逐步结束、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下游风力发电装备价格呈下降趋势,产业链上各环节都会将价格压力向上游传导,部分产品也存在价格下降的风险。
受下游风电整机价格下降的影响,2022年风电行业上游的龙头零部件厂商也未能幸免,毛利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风电平价化的大背景下,风电虽然拥有新能源的光鲜外表,但“全”产业链“亏损”正席卷而来。
03
剖析风电“全”产业链
“亏损”原因
风电“全”产业链“亏损”主要原因便是由风电行业的“过度竞争”所致。而全产业链毛利率及收入下滑的背后是风电主机价格的大幅下滑。
据业内近期统计开标信息显示,风机招投标的价格再度创下新低。投标机型<5.0MW的,投标风机价格在1548至1780元/kW;5.0MW≤投标机型<6.0MW的,投标单价在1450至1830元/kW;6.0MW≤投标机型<7.0MW的,投标单价在1250至1620元/kW;投标机型≥7.0MW的,投标单价在1100至1460元/kW之间。
自2021年以来,风电行业进入“平价时代”,风机价格也随之持续走低,招标折合单价已由曾经抢装时期4000元/kW的平均售价一路下滑至1100元/kW的水平。风电毕竟出身不俗,作为新兴行业中新能源一员,风电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这也吸引了新玩家的不断涌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以低价获取订单,换取更多市场份额,便成为风电整机企业的首选。风电整机企业的刻意压价也使风电整机“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3年风电整机“价格战”仍旧延续。据国金证券统计,2023年1-2月风电招标规模达14.6GW,同比增长2.6%。其中,2月陆风风机中标价格(扣除塔筒350元/KW)环比下降15.28%,为1446元/KW。3月20日,河南桐柏王湾风100 MW电场项目,三一重能以18500万元预中标,较第三名候选人远景能源21290万元的投标报价还低了13.1%。要知道,远景能源在2022年可是以17%的国内市占率,位居主要风电整机制造商排名的第二名。相比之下,三一重能2022年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为8%,还不及远景能源的一半。而三一重能还算不上“新萌”玩家,起步时间与其他风机厂商几乎同步,2022年的国内市占率在主要风电整机制造商排名第五。作为“头部”玩家,三一重能以如此“低价”竞标抢夺市场份额的行为,进一步说明了风电整机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环境;这同样意味着公司也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维持市场良好秩序。
其次,风电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的陆上风电装机潮和2021年的海上风电装机潮后,透支了部分市场需求,而这种“透支”仍旧持续。这也是风电整机“价格战”能够重启的又一诱因,主要表现为业主端的“刻意”压价。
“刻意”压价之一,以价格为导向的招标与评标规则。在业主端的评标规则中,价格因素权重普遍在50%及以上,且超60%的招标项目以最低价作为基准价格,评标结果受价格影响非常大。此外,低价中标似乎更合情合理,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反而非低价中标则需要繁琐的层层汇报及解释。
“刻意”压价之二,业主端对需求的预支。随着中国风电行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省都在快速发布自己的风电规划,亦有“不真实”的招标发生。通常情况下,整机厂商会通过业主端采购的风机产品数量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程度的优惠力度,批量采购折合的单机价格更具优惠力。正常参与招标的装机容量订单是具备相关批文,但考虑到批量采购能获得更优惠的单机价格,业主端会将尚未形成批文或“在途批文”的装机容量订单也加入到批量采购的规模中。这种将“预定订单”也内含在采购订单中,业主端一方面可以利用大规模的招标进行“刻意”压价;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有限”的投资额,建设更多的新能源项目。业主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要求风机产品的发货时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那么业主端对自身需求的预支而导致的“刻意”压价,是否有风电整机厂愿意买账呢?上述人士继续说道,一般新进入的整机厂商是愿意这么做的,因为风机产品有一定的生产周期,作为新玩家本身是不具备那么大的生产能力,那就不如先拿下订单再说。由于新玩家自身工艺的不够成熟以及低于正常水平的风机价格,这也会使其通过降低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压缩产品成本,将为风机产品埋下安全隐患。上述情形也破坏了风机市场原本的生态,相当于是“囚徒困境”模型中新玩家通过“出卖”老玩家与业主端得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会上演。
此外,风机产品的技术迭代也导致整个风电行业出现了“啤酒效应”。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技术降本增效”的声音时,其真实性也就出现了“失真”,每个企业都认为自己会是成本降的最低的企业,这也为业主端营造了可以“便宜”购买的错觉。而事实上,通过技术路线进行降本的速度远没有赶上“刻意”压价的速度。
这种“刻意”压价导致了风电“全”产业链“亏损,压低行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也意味着行业失去了持续造血能力,均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