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独特的一体化业务模式,药明康德于近日披露了三季度报告,在上年度高基数基础上依旧实现稳健增长。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295.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增长23.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09亿元,在上年度同期高基数下强劲增长23.7%;前三季度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81.67亿元,同比增长20.6%。
作为国际领先的CXO企业,药明康德在过去七年中以每年超20%的业绩增速迅猛成长;尤其是2022年,受益于新冠商业化项目订单的影响,药明康德营收实现了71.84%的同比增长。不过,随着新冠商业化订单占比的减少,药明康德想要续写高增长曲线,就必须推动常规业务进一步放量。
好消息是,药明康德又一次站上了新风口。
药明康德的TIDES业务(新分子种类相关)主要为多肽和寡核苷酸CRDMO。三季报显示,药明康德TIDES业务同比增长38.1%,较其它业务而言,TIDES业务的增幅更为显著。为其按下加速键的,正是如今爆火的GLP-1靶点药物。
全年收入将首破400亿 TIDES业务成为强劲增长点
目前,全球多数医药研发服务公司集中于新药研发的某一阶段,如临床前CRO、临床试验CRO、CDMO等。药明康德则创新性的打造了业内独有的“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研发服务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
分业务板块来看,作为目前的营收支柱,药明康德化学业务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2.4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实现了31%的强劲增长,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45.7%,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药明康德将其化学业务细分为小分子药物发现(“R”,Research)和工艺研发与生产(“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两部分。“R”端,药明康德的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可为下游业务持续引流,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为其CRDMO服务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据披露,药明康德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为客户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2万个新化合物,同比增长11%,为下游业务部门打造了一个持续的“流量入口”。
“D&M”方面,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6.3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工艺研发与生产业务的收入同比实现了48.2%的强劲增长。此外,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共新增了926个分子项目,D&M分子管线总数首次超过3000个达到3014个分子,其中包括58个商业化项目,61个临床III期项目,316个临床II期项目,以及2579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
展望第四季度及全年,药明康德在业绩演示材料中表示,预计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将全部来自于非新冠商业化项目,且单季度非新冠商业化项目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00亿,预计实现29%-34%的增长;同时全年收入将增长25%-26%,整体收入将首次突破400亿。
通过上述财务数据,不难判断,在新冠商业化订单收入逐渐消化后,药明康德的常规业务凭借非凡的韧劲和活力,仍能维持业内少有的平稳增长曲线。且随着一体化CRDMO模式的不断引流,药明康德能够在药物开发早期便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一但诸如“GLP-1”等新的爆款靶点出现,药明康德也可率先受益,迎来爆发性增长。
在2022年年报中,药明康德首次将TIDES业务拆分单独披露,此举透露出公司坚定看好这项业务的信心。而结果也不负期望,截至2023年9月末,TIDES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了245%。且药明康德预计其第四季度的TIDES业务收入还将大幅增长,全年增幅将超过60%。
仅2023年上半年,药明康德TIDES业务中已有11个GLP-1产品,10个处于临床阶段(4个多肽,6个小分子),1个已处于商业化生产阶段。未来,随着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产品在国内专利的到期,多肽仿制药的研发热潮将进一步提振市场对于上游多肽原料药的需求。
产业再迎“减肥”风口 药明康德缘何再次受益?
自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横空出世以来,GLP-1凭借着减重适应症,迅速成为了生物医药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摩根大通预计,2030年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亿美元。行业普遍认为,减肥药兼具医疗与消费属性,有望驱动GLP-1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而进一步带动对于上游多肽原料药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GLP-1这一多肽类药物的规模生产壁垒较高,药企通常在研发早期便选择与CXO企业合作。一方面处于节省研发资金,另一方面,多肽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导致其无法使用小分子或生物药的研发、生产设备,外包便成为了最优选择。
实际上,即便是诺和诺德、礼来等跨国药企,其现有产能也远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药品需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药物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缺货、断货的现象。
GLP-1全球产能的紧缺是多肽类药物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CXO们的获利机遇。当前,GLP-1下游紧缺的需求使得CXO们纷纷开始布局相关产能,但产能并不能一日建成。而药明康德早在2018年便开始了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的布局,并不断推进着相关产能的建设,甚至搭建了一支超1000人的寡核苷酸及多肽研发团队。也正是因为药明康德更早预见了需求而做出提前布局,当需求真正爆发时,自然只有药明康德有能力承接。
短期来看,减肥药爆火是这波行情的催化剂。长期逻辑更应思考,为什么又是药明康德?纵观药明康德的发展史,它的每一次重大战略决策几乎都与行业风向相一致。需要明确的是,从3CL靶点到GLP-1靶点,药明康德对于行业风口的精准预判绝非偶然。实际上,这主要归功于药明康德“R”端的能力和规模,使之能够在很早期就接触到客户的前沿需求和新分子,并提前做好前瞻性布局。
9月27日,药明康德公告称,子公司合全药业将增加多肽产能60%。目前,合全药业已启动常州和泰兴两个生产基地的多肽产能扩建工程,扩建完成后,合全药业将新增多条多肽固相合成生产线,新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12月投入使用,届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将由原计划的20,000L增加至32,000L。
药明康德表示,此举将大幅提升其多肽生产产能以及WuXi TIDES平台能力,巩固和提升药明康德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多肽药物开发与生产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
无论是新冠商业化订单还是这次减肥药的风口,都验证了药明康德CRDMO商业模式驱动增长的可持续性:受益于持续的能力和规模建设,以及自身丰富而高质量的管线储备,每当有巨大需求的新分子出现时,药明康德均有望以领先的优势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