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权分成融资如火如荼,传统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个人投资者,甚至是品牌代运营公司都在RBF框架下实践自己的投资模型。
先行者是要踩坑的。
据人人滴COO李铮亮的介绍,在人人滴的产业实践中,有一些盲区是需要投资者关注的:
1. 债务问题:某项目融资100万,目的是品牌升级,提高竞争力,因此按照这个计划和后续的收益预期,RBF投资机构给出了比较好的条件,回报期分成比例低了近一半,但是资金融资到位以后,品牌方并没有拿这笔钱去做店面升级和产品研发,而是还债,导致后续的动作非常缓慢,现金流表现远不如预期,但是条款中也没有对 这种情况进行约束,双方也就在拉扯中继续合作,品牌方转头又融资去开新店了,老店就慢慢熬着,等投资到期(双方约定了硬期限)
2. 投资结构不明:某餐饮项目,向投资者融资开新店,明面上的数据是投资者出50%,项目方出30%,运营团队出20%,比较健康的结构,也是现在品牌连锁比较主流的扩张方式之一,而实际操作中,以运营团队没有能力出资为由,品牌方说自己投资一般,再后面品牌方找了个加盟商,出一半的钱,最终占股49%——换句话说,品牌方没有进行实际投资,将风险全部转嫁到了加盟商和投资者身上。不光没有投资,还在这笔投资款里拿走了10余万的品牌授权费,服务保证金等各种费用,虽然回报未必差,但是整个项目的风险系数快速增大。
3. 回报期流水转移:RBF的机制能够确保在回本期,投融双方的利益一致,风险相对可控,到了回报期就完全不一样了,项目方往往将回报期的分成直接理解为利息,在某自助品牌的投资就很有代表性,前期现金流很不错,回本期提前完成,回报期的比例也降低了,但是回本期结束后,流水就失去了增长动力,表现很一般,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李铮亮表示,这是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现在接受RBF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行业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就近投,投关系和信任,投规模,尽可能不要投特别一两家店甚至筹办的企业,要有门槛,在合约条款中做好约束,对相关权益方就不同条件下的履约条款进行细化,同时保持对项目方的持续深入关注,降低风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