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疗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费规模为90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已连续三年增速处于个位数区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①
一面是高达万亿的市场空间,一面是增长乏力的瓶颈,商业健康险将如何突围?,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一起做客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推出的2024“健康策”直播间,共同探讨多元支付驱动药险融合发展的良策,为商业健康险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多元支付搭桥牵线
推进创新医药可及性及可持续性
据监管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金额约为3600亿元,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之比为5.3%。②由此可见,商业健康险所承担的保障在全国医疗总费用支出中相当有限,尚未有效减轻居民的就医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在今年提交的提案《发挥多元支付价值,推动药险融合发展》中表示,当前商业健康险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药保障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政府到企业各界都在为之做出努力。此前上海市医保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协同,大力发展多元支付,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发展多元支付离不开医药、保险产业的协同互助。一方面,医药行业的持续创新需要及时、合理的回报,药企需要找到先进的支付方帮助铺展市场并促进研发,商业健康险是它们突围困境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保司则可以从药械落地的前端介入,解决可及性与可负担性问题,创新保险产品,让更多的创新药、高值药进入市场,提高商业健康险的支付效率及体验。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由于医药与保险两个行业壁垒都较高,双方在彼此领域的认知深度仍存在一定差距,双方之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沟通、合作成本还相对较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些第三方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也参与其中,为推动药械保障的有效落地发挥了重要的支持甚至是推动的作用。
镁信健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张小栋表示,“镁信健康希望能够修建一个协助政府及各行各业的‘高速公路’,链接起医药行业、保险行业之间的不同诉求,把各方资源整合共同提高,最终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可及的医疗保障服务。”比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于今年1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后,镁信健康快速反应,与卫材(中国)药业达成合作,推出了专属脑安康记忆守护计划,将在早期筛查诊断、线上就医、用药支付方面直接助益患者家庭,有力地提升了创新药可及性。
扩大产品供给
推进健康险纵深拓展
2020年,原中国银保监会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张小栋说。
在健康险产品供给侧的创新中,张小栋重点强调了数据这一核心。健康险的产品设计以及定价过程相对复杂,要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就需要通过数据建立起专业的壁垒以便于防控风险和市场推广。在今年的提案中就有不少委员提出“打通医院、医保、商业健康险的数据共享,打造更精准、实用的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建议。
张小栋坦言,目前保险公司对于医药企业的临床数据、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等掌握还比较有限。如果能够合理、合法、合规地利用这些数据辅助健康险产品的精算定价与设计,对于丰富保险产品供给、打造更具个性化的保障方案将更有裨益。
事实上,目前中国带病体人群的医疗和用药需求巨大,但是目前针对带病体的保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从参保数量和覆盖疾病的多样性上还比较有限,难以充分满足带病体人群的药品保障需求。
张小栋表示,“相信随着数据的互联互通,未来健康险一定可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在完善药品准入机制中,张小栋认为,建立商保目录准入机制和规则,将是推动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国外成熟的商业健康险运作模式表明,清单类的目录化管理是实现商业健康险精细化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各地的惠民保、商保以及创新性保险产品很多都存在准入规则不明确、不规范的情况。“商保目录规则的制定能够给创新更大的动力,规则设计清晰后,按照标准流程,让药企和保司对药品纳入有更为精准的预估,药企的开发也对市场前景更有底气,带动产业发展更顺畅、更有活力。”张小栋说。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任重道远,多元支付更需要政府、医疗、医保和医药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广泛协同参与。在张小栋看来,商业健康险最终的落脚点始终是百姓的需求,“多元支付的高速公路一定需要保司、药企、监管部门共建共享。我希望参与的各个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听取老百姓的声音,做好创新工作,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