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专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杜冰教授
近日,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大标题为“某爆款米粉致婴儿过敏”的报道,这一吸睛标题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起了部分宝妈们的热议与担忧。
宝宝出现过敏一定与摄入婴幼儿米粉有关吗?米粉与奶粉真的存在生产线混用的情况吗?我国对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如何管理?婴幼儿米粉品牌生产过程都会采取哪些管控措施,来预防过敏原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针对解答宝妈们的各种疑问,《消费者报道》专访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杜冰。
《消费者报道》:什么是食物过敏?
杜冰:通俗来讲,当宝宝摄入了某些特定的食物时,可能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它是有害的,于是启动了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过敏症状,比如常见的有皮疹、红斑等。
《消费者报道》:常见的过敏原种类及过敏反应有哪些?
杜冰:其实严格来说,过敏原不光指的是食物。如果从食物类的过敏原来说,我们国家标准是有相关规定的,可以对8种致敏物质进行标注,包括甲壳类、鱼类、蛋类、牛奶、花生、坚果、大豆、小麦类。过敏反应可能会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过敏反应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类似于皮疹、红斑等一些皮肤症状。
《消费者报道》:如何确定宝宝的不适,是不是真过敏?
杜冰:宝宝是否真过敏,最科学的方法是咨询医生的意见。按照我的理解,小朋友因为自己不会表达,尤其是婴幼儿,他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舒服或不舒服。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出现疑似过敏的症状,应该及时去专业的医院进行判断。因为过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食物外,环境、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在国外,他们比较重视通过过敏风险基因检测来确定自己对哪些成分过敏,而中国消费者食物种类比较丰富,对此也没有特别讲究。
《消费者报道》:为什么婴幼儿米粉被称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它能给宝宝提供哪些营养?自制米粉和预包装米粉哪个更好?
杜冰:米粉能被称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首先它就不会是一种容易导致过敏的物质,相反,如果米粉是容易导致过敏的物质,它也不可能作为婴幼儿辅食的第一选择。此外,市面上婴幼儿配方的米粉通常会选择性地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而且也会考虑宝宝消化系统的接受程度,才做出来这样的产品。从科学的角度看,市售婴幼儿预包装米粉一般会科学地添加各种营养成分,对于大米等各种原料也会进行严格把控。而自制米粉,家长们除了相信自己的判断,实际上自制米粉所有原料的来源和安全,其实是不能把控的。
《消费者报道》:宝宝出现过敏一定与摄入婴幼儿米粉有关吗?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宝宝过敏?
杜冰:首先,不能说一定有关或者完全没有关系,两者都太绝对了。但是如果宝宝出现过敏,我认为跟摄入婴幼儿米粉与否其实关系并不大。举个例子,过敏可能会有环境因素,比如花粉引起的过敏,还有一些护肤品也会引起过敏,甚至穿的衣服也可能会导致过敏。因此,如果简单地将过敏归因于食用婴幼儿米粉是不科学的。米粉作为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都被广泛接受的婴幼儿辅食,不太可能导致大范围的群体过敏事件发生,但是如果涉及到某一个体的过敏,应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判定过敏就是食用米粉导致的。
《消费者报道》:通过婴幼儿米粉产品的配料表,消费者如何判断会不会含有过敏原成分?
杜冰:从法规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对于过敏原的标注都有相关规定,如果含有过敏原的成分就要如实标注,尤其是婴幼儿食品,我们国家对这方面的管控更为严格。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知名品牌,有规模、有实力的公司,它们在原料、配方等很多方面都会有一套相应的管理系统,以保障出厂产品的安全。
《消费者报道》:在婴幼儿米粉的生产过程中,米粉与奶粉是否有混用生产线的情况?
杜冰:不会。米粉和奶粉生产工艺本身的不同,导致了它们不会出现混用生产线的情况。另外,每一个产品都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整个过程都是有安全保障的。
《消费者报道》:婴幼儿米粉的生产商一般会采取哪些管控措施,来预防过敏原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杜冰:我觉得任何一个公司,尤其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它在预防过敏原不发生交叉污染方面会做得更加小心,管理上也会更加严格。第一点,能拿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本身就经过了监管部门的评价和审查。第二点,按照我们常规的概念来理解,大公司在生产设备、产线设置等各方面的管控都会更好一些。
《消费者报道》:目前我国对于婴幼儿米粉中过敏原的标识问题如何管理?
杜冰: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于8种常见的致敏物质有推荐标示的要求,但是在这8种之外的成分,就没有标示的必要了。例如添加了大米,难道商家还要标注出大米是有可能过敏的成分吗?这不现实的。但是有些人天生对大米过敏也是存在的。所以我觉得消费者应该要有自己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以偏概全地归因于是某一家公司的产品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