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天平村的一片空地上,一座6层钢结构建筑仿佛平地而起;隔天再见,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建造速度令人咂舌。记者好奇之下采访了工地负责人,了解到这是上海世博馆保留的最后遗产之一,当年引起全球轰动的建筑奇迹-远大馆,完整迁移过来并重建。
现场照片
记者深入了解,才发现这座建筑的神奇之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远大馆是一天建成的。2010年全球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其他企业馆早已建设完成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的时候,远大馆才迟迟开工。在所有人怀疑和忐忑的目光之下,一座2000平米6层楼的建筑拔地而起,仅用了24小时,包括外墙、窗、地板和天花板。所有部件在工厂生产,在现场全部用螺栓安装,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土建和装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更大的奇迹是:
9度抗震:采用钢构、斜撑、轻量设计,经过9度抗震测试。
6倍节材:每平米使用建筑材料250kg,传统建筑超过1500kg。尽管用料极轻却没有轻浮感,地板坚实、墙面牢固、隔气隔音。
5倍节能:墙体、屋顶保温150mm、三玻塑窗、窗外遮阳、窗内隔热、新风热回收、LED灯,年平米空调通风能耗折合7升油。
20倍净化:新风经3级过滤,每小时换气1~2.5次。
1%建筑垃圾:所有部件工厂制造,现场安装垃圾仅占建筑总重的1%。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幢建筑上汇集几乎所有环保、舒适、安全元素。远大馆最大的展品即远大馆建筑本身,他掀起了建筑革命,拉开了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序幕。
远大馆历史照片
如今,距上海世博会已14年,十几家企业馆只剩下远大馆一家,见证了14年来国家低碳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这场建筑革命在降碳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远大馆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价值仍在持续。在上海气候周落地宝山区的契机下,作为世博遗产,秉承低碳世博的环保意志,远大馆将迁移宝山,以历史的面貌讲述新的中国环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