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中平原的阡陌之间,衡水移动公司驻阜城县尤常巷村第一书记马玉才用六载春秋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巨变”。自2019年驻村以来,这位“移动书记”以通信人特有的实干精神,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让曾经沉寂的尤常巷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建铸魂:红色引擎激活振兴动能
马玉才深谙“党建强则发展强”的道理。他创新打造“移动党建+”模式,将党课搬到田间地头,让政策宣讲融入家长里短。2024年实施的“头雁培优”工程,通过“四议两公开”打造升级版阳光村务,培育青年党员骨干并组建党员“先锋联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政策集市等60余场特色活动,真正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产业突围:数字赋能打造致富矩阵
面对产业薄弱的困境,马玉才发挥通信行业优势,以“技术破冰”为切入点,构建“智慧农业+特色种植”双轮驱动模式。多次组织村民“取经团”赴先进村实地学习,通过“实地观摩+技术交流+实战练兵”模式,将选种育苗、温控管理等关键技术引入尤常巷村。建成4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形成12亩“春提早、秋延后”种植矩阵,打造“柿红瓜香”特色品牌,年预估收益可达12万元,真正让大棚变成“致富棚”、让菜篮子变成“钱袋子”。村民们不禁感慨:“马书记真是给咱们指了一条致富路啊”。“建一座大棚、富一方百姓”的示范效应,正为尤常巷村的乡村振兴注入绵绵动能。
基建攻坚:民生工程绘就乡村新貌
“要让村民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这是马玉才的工作信条。他多方筹措专项资金48万元将摇摇欲坠的危桥变身“连心桥”;清淤1700米“梗阻”水渠,新建50米生态排水系统,让千亩良田喝上“及时水”;安装48盏智能太阳能路灯,点亮村民夜间出行的“暖心路”;万平文化墙绘出乡愁记忆,新建围栏守护农户家园温馨,青砖硬化小径串起邻里温情……如今的尤常巷村,桥畅其行、田得其灌、夜有所照,户户门前见洁净,条条小径通幸福。
暖心服务:全心全意守护民生安康
在村民眼中,马玉才是“24小时在线”的贴心人。他所在的工作队积极推动村级卫生室提标升级,村医24小时待命守护村民健康,实现村民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预警”。马玉才更是时刻把村民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在一次走访脱贫户和监测户时,恰遇到监测户李淑荣突发心脏病,他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联系村医并呼叫120。事后该村民专门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处表示感谢:“马书记不是亲人,胜过亲人,这次真是他把我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从春耕垄亩到冬访柴扉,马玉才用脚步在田埂上走出民情地图,在屋檐下测出民心刻度。
从通信基站到产业矩阵,从数字赋能到民心工程,马玉才用六年时光书写了动人的“双向奔赴”——既让国有企业扎根乡土绽放芳华,更让古老村庄乘着数字翅膀翱翔新时代。“村民幸福的笑脸,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就在上个月,马玉才接到了赴阜城县徐官庄的驻村任务,而这位“移动书记”在尤常巷村的故事,如同温室大棚里生机盎然的果蔬一般,在这片被5G电波浸润的土壤里,共生共荣,甜润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