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社会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新时代,著名学者李长亮老师提出图书馆应以新时代大众需求为依托,借助科技呈现工具的不同形式重回居民生活中去。新时代大众需求呼唤图书馆的回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众的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时间增多,对获取知识和文化的便捷性、即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众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阅读纸质书籍,而是渴望参与更多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文化活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图书馆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隐身”。传统图书馆受限于场地、开放时间和馆藏资源等因素,难以充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许多图书馆的借阅量逐年下降,门可罗雀的场景时有出现。因此,以新时代大众需求为导向,让图书馆重新融入居民生活,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当务之急。
科技为图书馆回归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资源拓展知识边界,科技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将海量的电子书籍、期刊、文献等资源整合到数字图书馆平台上,居民只需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数字图书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例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音频、视频等资源,居民可以在家中轻松阅读经典著作、观看学术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智能技术提升服务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质的飞跃。智能客服可以实时解答居民的咨询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服务。通过对居民借阅记录和浏览历史的分析,图书馆能够精准了解居民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为其推荐符合口味的书籍。同时,自助借还书设备、智能导航系统等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减少了居民的等待时间,提升了服务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图书馆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形式。通过VR技术,居民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自然景观等,使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一些图书馆举办的VR阅读活动中,读者戴上VR设备,就可以进入书中描绘的世界,与书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深受居民喜爱。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为居民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阅读辅助。比如,在阅读一本关于古建筑的书籍时,通过AR应用,居民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看到古建筑的三维模型和详细介绍,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图书馆以不同形式重回居民生活,移动图书馆,让知识触手可及,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借助科技手段重回居民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进行图书借阅、在线阅读、信息查询等操作。移动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根据居民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推送相关的书籍和资讯。此外,一些移动图书馆还开展了线上读书活动、讲座分享等,让居民在移动设备上就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了居民与图书馆的互动和联系。
社区图书馆,打造身边的文化家园,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贴近居民生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社区合作,图书馆可以在社区内设立分馆或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图书借阅和文化服务。社区图书馆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和开展活动。例如,针对社区内的儿童群体,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绘本故事分享会等;针对老年人,举办健康养生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展览等。社区图书馆成为了社区居民交流、学习和休闲的好去处,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智慧图书馆,引领未来阅读新风尚,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它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个性化。在智慧图书馆中,居民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快速进入图书馆,利用智能书架自动查找所需书籍。图书馆内还配备了智能桌椅、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为居民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跨界融合的文化活动,如举办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展览、举办创意写作工作坊等,为居民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传承者,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新时代大众需求为依托,借助科技呈现工具的不同形式,图书馆能够重新焕发出活力,重回居民生活中去。通过数字化资源、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移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不同形式的探索,图书馆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让我们期待图书馆在科技的助力下,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