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医疗时代,医生关注的已不是传统技术本身,提质增效下的医疗技术更为医生关注。
4月上旬,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何川教授接受访谈时表示:「我个人非常关注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
脑血管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的治疗,在近百年间发展迅速。以动脉瘤治疗为例,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在内,其历史仅有50年。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技术进步能够带动治疗方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脉瘤的治疗已经从最初的开颅手术这种有创方式,转变为如今的微创甚至无创治疗,这正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以前,技术革新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的微创化方面。何川教授相信在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二十年的脑血管病治疗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成为重中之重。
以下为访谈实录(整理版):
Q:您每年完成超过1000台的脑动脉瘤手术,AI技术应用在术前规划、耗材准备等环节能带来哪些提升?
何川:在AI的应用领域中,尤其是在手术的规划和计划方面,AI能够为医生提供极大的帮助。例如,一位医生即使每年完成1000台手术,10年也仅能积累1万台手术的经验。然而,AI可以收集和处理更多的数据,甚至可能涵盖10万台甚至100万台手术的信息。基于如此庞大的数据基础,AI能够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帮助医生在手术规划和制定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省时间。
此外,AI的应用还能够显著降低医生积累经验的成本。对于医生而言,想要在职业生涯中积累10万台手术的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借助AI的辅助,AI总结出的经验和技术路线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规划,这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有效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和决策曲线,甚至避免许多潜在的偏差和失误。
Q:您也参与过大量的基层医生培训,AI技术如何帮助基层医生去实现这样的一个弯道超车,您理想中的AI培训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何川:这个问题与前一个问题确实有相似之处。每位医生的培训都需要经验的积累,而我们通常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然而,AI作为一种能够集成大数据并提升人工判断能力的综合性工具,能够显著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AI的经验传递更为直接,它不仅能规划医生的培训路线和技能提升路径,还能帮助医生避免在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因此,AI不仅在技术层面,还在培训层面帮助医生快速成长,这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
AI能够缩短学习曲线、减少误差、避免弯路。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决策。在传授经验时,人类导师可能会存在偏差,例如在手术室中可能会忽略某些细节,或者对某些内容不够专注。但AI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并将其更加强调地传授给医生。例如,在微导管塑形或弹簧圈筛选等日常工作中,专家级医生可能认为这些是常规操作而没有过多强调,但这些内容对学习的年轻医生来说却非常重要。AI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够识别出初级医生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建议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学习。这不仅缩短了老师的培训成本,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这就是AI的价值所在。
Q:您作为神经介入的专家,其实在小红书上拥有大量的粉丝。如何将复杂的脑血管病的知识转化为普通人易懂的内容,能否分享一个AI加短视频助力患者教育的成功案例。
何川:的确,通过短视频进行科普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我最初尝试做短视频的初衷。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消除焦虑,提高对医疗技术的理解。我发现,患者的焦虑、恐惧以及对医疗的怀疑和不信任,往往源于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当患者真正了解这些知识后,至少可以缓解焦虑,甚至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作为医生,我们始终处于帮助病人的位置,但最终的决策需要患者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科普的价值所在。通过短视频,我发现患者的变化非常显著。最初,患者到我的门诊时,经常会问“何大夫,什么叫动脉瘤?”然而,在我持续进行短视频科普后,患者不再问这个问题,而是直接说“何主任,我知道什么是动脉瘤,这是一个囊肿问题,我现在想知道不同治疗方法的区别,或者为什么这个方法不适合我?”这种变化表明患者在认知层面有了质的飞跃,他们已经能够与医生在专业和技术层面进行交流。这不仅缩短了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也减少了沟通成本,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提高了治疗选择的成功率,这就是科普短视频的最大价值。
此外,我也将AI工具运用到了日常工作中。AI给我带来的最大获益是帮助医生更好地决策,更好地培训下级医生,甚至一些人工智能平台还提供了AI助手来帮助我们回答患者的问题。例如,当患者询问“何主任,我经常头痛,该怎么办?”时,AI助手可以提示患者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或完成哪些检查,以便我们进一步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我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成本,节省了时间。因为医生很忙,如果每个患者都来问我“何大夫,我头痛,该查什么?”这样的初级问题,我一天可能要回答90个类似的问题,这显然不现实。而AI平台可以替我回答这些问题,提供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沟通需要提供的资料,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Q:咱们本次来参加CMEF,主要想了解哪些方面的技术和内容,有什么期待?
何川:脑血管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的治疗,在近百年间发展迅速。以动脉瘤治疗为例,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在内,其历史仅有50年。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技术进步能够带动治疗方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脉瘤的治疗已经从最初的开颅手术这种有创方式,转变为如今的无创或微创治疗,这正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因此,我个人非常关注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
以前,技术革新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的微创化方面。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二十年的脑血管病治疗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我希望在我们的未来工作中,能够借助这些新技术的力量,帮助医生更好地完成服务患者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脑血管病领域已经耕耘多年,许多医生和学生都在关注我们的动向。我希望通过我在会展等场合对新技术的关注,能够引导更多医生关注这些新技术、新器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技术革新是推动医疗进步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