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只新基金即将面世了,3月1日,方正富邦远见成长混合基金正式开售。评判一只权益类基金的好坏取决于这只基金的管理者“质量”如何,那评价一位基金经理的质量多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历史业绩,二是他的投资底层逻辑。
据悉,方正富邦远见成长这只基金由公司权益投决会委员、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总经理吴昊保驾护航,专业扎实,研究视野宽广,有着成熟的投资理论框架,多年来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
谈业绩
谈业绩,过去不代表未来,但过往的每一个脚印都将影响着未来。目前吴昊已管理的同类型--偏股混合型基金还有两只,一只是科技创新,一只是红利精选。
以方正富邦科技创新为例,根据WinD数据,方正富科技创新A任职回报29.33%,超越业绩比较基准35.5%,同类排名市场前8%(106/1350),成立以来业绩大幅跑赢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
谈逻辑
8年从业经验,近5年投资管理经历历练下,也让吴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框架,以下小编将从4大标签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讲一讲基金经理吴昊的投资理论框架。
标签1:均衡成长风格
以持有人体验为重,不押注单一赛道,在信息与数字安全、高端装备、新材料、 医药健康、新能源产业链等范围内均衡配置,这也意味着获取超额阿尔法更加多元化。
标签2:左侧布局 挖掘高弹性个股
在管理过程中,吴昊会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寻找具有较高景气度或景气度持续改善行业中的股票进行投资,以成长股投资为主。
所谓的景气度就是行业和产业向上,净利润增速、产业趋势、企业盈利在向上。同时敢于在景气度上行阶段左侧布局高增长、高弹性个股,同时在景气度趋缓阶段调增细分子行业持仓、提高分散度。
风险提示:本页列举策略仅为示例,产品实际运行的策略由管理人按照合同等法律文件的约定选用及调整。
对于景气度的把握上,中长期关注产业生命周期变化,包括产业及产业链细分子行业的渗透率、国产化率、供需变化等指标变化,中短期关注近1年-2年盈利增速及盈利增速的边际变动,优先选取增速高且持续的行业或个股,同时,与个股披露定期报告业绩(实际值)验证。
其次要看估值,融入量化方法研究估值运动规律,避免刻舟求剑;在有性价比时买入,靠安全边际提高胜率。一般地,估值中枢随着产业周期会呈现“N” 字型状态,成长期因为“供不应求”,增速快,空间大,久期预期长,行业估值高;出清期因为“供过于求”,增速下行,空间萎缩,久期预期大幅缩短,估值恶化、内部分化,出清期估值中枢大约下跌50%-60%;出清后重新达到“供需平衡”,空间修正,久期预期再度拉长,估值上修,同时行业龙头享有估值溢价。
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同时,不追逐热门个股,对于纳入精选池中的股票,吴昊有着一套自己的严格标准,首先是质量标准,首要筛选标准报表质量,历史业绩中有稳健的ROE、并能在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大于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前提下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并保持成长性。其次是价值跟踪,通过对行业和公司的持续跟踪增加对行业成长性和公司竞争优势判断的置信度,关注市场对企业内在价值认知的边际变化。最后是交易判断,严格的投资纪律,基于对个风险收益比的判断操作。
标签3:不择时:
仓位层面,如果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仓位不会进行特别大的择时,通过集中度控制回撤,如果估值较高就通过集中度分散一下,最高的不超过4%,如果到了有比较优势的阶段再集中。
标签4:主动+量化
现在市场上公司非常多,研究员难以覆盖全面,方正富邦远见成长通过量化模型辅助筛选公司,让这些公司进入视野。利用景气度、估值与质量三因子挖掘核心资产,构建投资组合。现阶段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和产业周期适合短久期、高增速的投资框架逻辑。
后市怎么看?
2023年关键词是弱复苏,强度和时间还有持续性上存疑,企业盈利可能没有这么快好起来。目前市场是中短期视角资金占主导,去年偏“熊市思维”,“困境反转”的公司受到大家青睐。现在看大家还是延续这种思维方式,都在“寻底”,市值在下沉,大家对复苏还存在分歧,很难形成合力。
两会之前对于政策的出台是不确定的存在,所以两会之前不会有太大的涨跌幅出现。两会之后会有比较大的分歧点,从治理层面来讲,政策不会一次出台,两会过后市场会出现不同声音,扰动和分歧出现,叠加年报披露,结构性的震荡会出现且延续时间比较长。市场上很多人预期明年会出现明显上涨行情,但是A股比较喜欢“炒预期”,会出现抢跑情况。
长周期看,行业上的机会比较看好自主可控、半导体,但重点还是选择其中个股。
目前为止,市场的估值分位数不高,如果市场还是延续“困境反转”、“偏熊市思维”当中,估值很重要,因为在向下“寻底”。重点还是看政策面和基本面,这是中长线逻辑,我们是做大概率正确的事,热点很难追,是情绪面主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