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经济的发展“上则富国,下则富民”,是一个国家强盛兴衰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硬实力。在我国古代就有不少因“商业活动”而兴家富国的名人案例,比如儒商始祖、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端木赐;被誉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的范蠡,有“商祖”之誉,善于审时度势而进行贸易经营的白圭……这些人都因为自己灵活、先进的经商头脑而富甲一方,即便说他们“富可敌国”也不过分,更可贵的是他们在自己富足的同时也带动许多人发家致富,繁荣了一方的经济。今天明德书院推荐的便是首次记录了古代商人经商传奇故事和致富思维的《史记·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卷六十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史书,记载了许多春秋时期至汉朝的富商的经商传奇、致富思想,并总结了相当深刻的经商智慧、商业哲学及经商手法,被历代企业家奉为经商之圭臬,说它是商人的“致富宝典”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中华商道文化传播者,明德书院强烈推荐企业家研习《货殖列传》的智慧。
司马迁认为政治上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非常重视社会的生产活动,并在《货殖列传》中深刻地揭示了商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先人一步的先进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是独步千古的创举,在今日也具有着举足若轻的重要意义。
为此,明德书院顺应时局,在明德书院「国学总裁班」开设《货殖列传之商贾智慧》一课 ,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教授担任主讲老师,带领学员穿过历史风云,走进《货殖列传》的世界,领略古代大商的经营智慧,深刻探讨“富家之术”、“治企之道”。
图:明德书院「国学总裁班」课程现场
《货殖列传》中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惧欲者也。”在明德书院《货殖列传之商贾智慧》课堂上,李晓教授解释道:“追求富裕,是人之本性,但在竞争愈来愈剧烈的商海中,想要依靠一贯的思想致富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想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具备灵活的商业思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对此李晓教授提到了《货殖列传》中的“经商三原则”:“这三原则对近现代许多的大企业家都影响颇深,学会了这三原则,或许可以助你在商海竞争中打败敌手,脱颖而出。”
原则一:富无经业,贵在诚壹。《货殖列传》中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所谓“富无经业”是指发家致富并没有特定的门路,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关键就在于“诚壹”。“诚壹”意为专心致志,于商人而言便是在经商领域中做到更好,做到更精,毕竟专注才是赚钱的有效途径。
原则二:人弃我取,人去我与。《货殖列传》中讲述商祖白圭的经商故事时说到白圭的经商秘诀:“人弃我取,人去我与”,也就是商人成功需要具备的一大思维:逆向思维。俗话说,贫穷一定是思维方式的贫穷,比贫穷更贫穷的,是思维方式的固化。的确,若是企业的决策者被思维定式束缚住,简单的问题也可能被看成一座大山,相反,当他们习惯逆向看待眼前的困难时,才更有可能找到答案,帮助企业稳步成长。
原则三:审时度势,与时俯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方向远比速度重要得多,企业的方向一旦出现问题,方针政策实施得如何正确,企业制定的计划也没有办法完成。方向错误,实施方针、政策的速度越快,距离企业的衰败也就越近。因此,企业家更需要具备判断时势的能力,与时偕行,企业前进的道路才能拥有一片光明。
图:李晓教授在明德书院讲《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中蕴含的经商智慧远不止这些,其中包含着的先进的经济学原理、市场机制、以及实践情况,对如今大环境下的商业决策都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帮助。企业家学之,有助于自身培养历史眼光,更加全面、系统地看清企业发展之路。明德书院「国学总裁班」的《货殖列传之商贾智慧》一课将带领企业家学员深刻探索潜藏在《货殖列传》中超越时代的经商智慧,将《货殖列传》全篇丰富、全面、详实的理论通过一个个传奇案例展现在学员面前。明德书院希望这些经商智慧能培养更多具有“大商思维”的企业家,进一步地促进市场复苏,助力祖国经济腾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