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瘫痪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有超过250万例患者饱受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困扰。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让脊髓损伤患者重拾脚踏实地的感觉”已经成为现实。
202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夏小雨主任团队为一名脊髓损伤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脊髓”—脊髓电刺激系统。患者术后一周开机,开机当天即可下地行走,下肢肌张力显著降低,步态明显改善。
康复治疗遇到瓶颈
家住宁夏的冯先生,今年48岁。2年前因“胸部束带感”在外院诊断为颈椎病,遂行手术治疗。但是,此次手术非但没有缓解他的病情,术后反而出现四肢瘫痪,表现为四肢无力、尿便障碍和下肢疼痛。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冯先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无奈之下,冯先生接受了康复治疗,通过持续近2年的康复治疗,他上肢的力量和活动能力逐渐得到恢复,但是下肢却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另外由于肌张力偏高,冯先生只能颤颤巍巍地缓慢向前挪动。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逐渐进入了瓶颈期,这让冯先生和家人再次陷入恐慌和绝望之中。
脊髓电刺激带来新希望
为寻求进一步诊治,冯先生慕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夏小雨主任团队对冯先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在与冯先生家人充分沟通后,夏小雨主任决定为冯先生行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
夏小雨主任介绍道:“脊髓损伤就相当于切断了大脑和损伤部位以下脊髓的连接通路,尽管损伤部位以下的脊髓功能齐全,但它再也无法接收到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与运动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慢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脊髓电刺激(SCS)又称为“人工脊髓”,通过植入硬膜外的电极发出的电刺激,模拟大脑产生的运动指令,再结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使得原本瘫痪的肌肉被调动起来。近三十年的临床研究表明,脊髓电刺激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康复最有临床前景的方法。
根据冯先生目前的病情,SCS电极理想的植入位置应该在胸12到腰1节段(T12-L1)。但夏小雨主任团队通过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现,冯先生最佳的植入位置在胸10到胸11节段(T10-T11)之间,而术后程控也准确地唤醒了目标肌群,验证了电生理的判断结果。夏小雨主任表示:“脊髓电刺激手术本身难度不大,但是想要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电生理监测优化电极植入位置至关重要”。
术后一周,夏小雨主任团队为冯先生成功开启脊髓电刺激,通过参数优化,冯先生当天就能下地行走。同术前相比,开机当天冯先生下肢肌张力就有显著改善,并且步伐明显变得果断稳健。
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好的方向迈进,冯先生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夏小雨主任指出:“脊髓损伤可造成患者完全或不完全的运动功能丧失,应尽早进行治疗。脊髓电刺激技术是近年来治疗脊髓损伤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给予患者适宜频率、脉宽及强度的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运动、站立与行走等功能的康复。当然,这也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患者较高的依从性。”
医生介绍
- 夏小雨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昏迷(植物人)促醒全疗程的综合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昏迷病人神经调控促醒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DBS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脊髓电刺激治疗;严重疼痛的脊髓电刺激或药物泵植入治疗;难治性癫痫、脑卒中后康复的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治疗;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与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审稿编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