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底色和基础。在老龄化进程持续推进、带病生存日益普遍的当下,长寿时代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实现健康长寿成为民众的朴素愿望。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养老金融已作为需要被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被重点提及。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面临更大挑战——一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老年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三是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挑战严峻;四是有体制与基层组织优势,多元责任主体可发挥合力。
作为养老金融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可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与风险保障,在养老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记者梳理发现,围绕养老话题,保险业已在养老产品与养老产业方面做出多元尝试,统筹推进养老保险、投资、生态圈协同发展。
为探讨健康老龄化市场前景,了解保险在健康、养老市场中可进一步发挥作用空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话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养老总裁薛振斌,就“长寿且健康”目的实现、个人养老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公司发展等问题作出讨论。
老去与健康
直面老龄化,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如何作用于社会生活,事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作为人口现象,老龄化将明显改变我国人口结构,而这种变化将会作用于微观个体、中观产业和宏观社会,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例如,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能半失能人口规模扩大,医疗照护服务需求量攀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增加,对照护机构护工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理解健康中国建设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薛振斌对记者表示,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
薛振斌强调,健康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和基础。随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被正式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共同期待。
“我们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至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30%,未来是长寿时代,百岁人生来临,人人带病长期生存。”薛振斌表示。
在此背景下,薛振斌表示,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即是缩小健康寿命与自然寿命之间的差距。
“如果一个人的自然寿命是100岁,健康寿命是75岁,带病长存时间即为25年。在病床上挣扎25年和活力养老25年,时长一样,但生活质量有本质差别。”薛振斌表示,“健康且长寿是最终目的,我们的共同愿景是缩小自然寿命与健康寿命差距,保持长期健康状态,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具体而言,薛振斌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对民众有多重好处:一是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通过大众的健康管理意识、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可降低医疗负担;三是同时能带动医疗、健康、大健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为人民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是健康产业的商机。
以泰康保险集团为例,通过探索让保险与医养结合,泰康构建了医养康宁实体服务网络的大健康生态体系,为企业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解题思路。
“泰康养老的核心优势是为企业职工及其家属提供长期的健康、养老保障服务。在企业端,通过企业年金和长期补充医疗保险,强化职工的第二支柱医养保障;在职工端,开创员工自选福利医养保障的服务模式,为职工和家属提供定制化的综合保障方案。”薛振斌表示。
守住“钱袋子”
无论长久的健康还是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最终都需要财富的支撑。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命历程中充实养老“钱袋子”、保证老年生活品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性话题之一。
基于此,薛振斌指出,“长寿时代既是健康时代,也是财富时代。提前做好筹资是‘长寿且健康’的前提。”
2022年国民经济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为-0.60‰,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至78.2岁,同时失能、半失能、有慢性病老年人数量多。
前者意味着,社会抚养比将进一步压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断下降,养老保险可持续压力加大;后者则意味着,未来的生命中,“长寿”对应的资金需求正在增加。
薛振斌表示,要解决养老筹资问题,需要国家、企业、个人大家共同努力。具体而言,第一支柱国家要保基本、兜底线,但是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替代率面临压力;第二支柱已有20年历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覆盖率仍有不足;第三支柱以2022年正式落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代表,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自2004年起,我国养老第二支柱落地已有20年。目前,第二支柱积累基金已有5万亿水平,覆盖职工7000多万人。虽有长足进步,但对比14亿多人口,其覆盖面仍有不足。”薛振斌表示,“第二支柱的优势很明显:有‘政策+税优+稳健复利’的杠杆优势。企业、个人部分均可享受税优,能以相对更低的成本丰富职工福利体系。”
第三支柱方面,薛振斌表示,公司已开发具备“税优+稳健复利”杠杆优势的产品,并专门成立了个人养老金部,加速推动企事业单位职工第三支柱的体系建设。“除了打造筹资模式外,泰康养老还能为客户提供‘保险+医养服务’全套解决方案,系统性解决养老资金和养老资源这两个难题。”
持续关注扩面提速
推动企业年金业务过程中,薛振斌表示,公司观察到了行业发展中的诸多挑战与机遇。“企业年金发展二十年,但覆盖范围窄,替代率水平有待提升。有能力提供企业年金的中大型企业已经基本配备,接下来要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针对当下挑战,薛振斌表示,公司正从产品、服务、宣传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发展。一是设计出更简单、更灵活、更有利推广的产品,激活中小企业参保意愿;二是减轻中小企业服务成本,持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增强运营时效与人员专业程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多调动企业和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支柱方面,薛振斌指出,当下,其缴存情况仍有提升空间。“目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效果还是不错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需要时间让大家了解和发酵。”
薛振斌表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是需要让消费者充分知晓与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二是需要降低产品选择的专业门槛。“实际数据显示,约80%的客户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只停留在‘是一个国家政策’,但对账户如何运作、如何存取缺乏了解,这就需要专业机构予以指导。”
“第三支柱无法在一天之内搭建完成,我们需要保持推广力度。”薛振斌表示,“乐观来看,第三支柱的覆盖程度有望远远超过第二支柱,推广两三年后,职工阶层配备个人养老金将成为大概率的事情。”
(作者:郑嘉意 编辑: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