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年报披露季又至。作为全面扫描基金运作的“账本”,刚出炉的2024年基金年报,也为投资者检视养基成果和后续排兵布阵提供了窗口。从长盛基金旗下产品日前披露的2024年年报看,就能发现诸多投资线索。长盛基金权益投资团队多位基金经理,对去年投资策略和运作进行了分析解读,并对投资者关心的后市走向及投资机会予以了展望。
红利投资或仍具有一定安全边际
据年报统计,长盛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4年均为投资者创收超1亿元,除了长盛安逸、长盛盛裕等绩优债基,采用进阶版红利策略、以“预期红利+预期盈利”为主的长盛量化红利年度为投资者创造回报也近1.5亿元。
回顾在去年的波动行情中,红利类产品持续保持强势。作为市场上首只采用量化策略的红利主题基金,长盛量化红利继续秉承红利因子是重要的价值投资因子的逻辑,在市场调整时,通过筛选红利的置信度,控制组合回调;在市场出现一定弹性的时候,力争提高组合预期红利的比重,提高基金持有人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最终长盛量化红利A去年收益率达20.7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0.31%。该基金机构持有比例也从去年中的28.36%,提升至去年底68.93%。
虽然今年开年后科技板块有所表现,但红利投资或仍值得关注。长盛量化红利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是长盛基金首席投资官的王宁指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阶段,国内无风险利率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国内的红利指数产品的分红率水平和国内无风险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剪刀差,存在一定的安全边际水平。
政策层面,从2024年开始的国内股市改革,指导方向逐渐向投资类型市场过渡,监管层面严格退市,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回购、回购注销提高股东盈利水平。王宁预期,在2025年的中报期间,大量上市公司的中期分红将逐渐成为国内股市的一个新气象。
在王宁看来,国内预期的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为国内股市的投资市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9月底,国内宏观经济启动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落实到国内股市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等具体措施。2025年初互换便利和回购贷款长期机构资金入市等措施继续深入落地,有利上市公司和国内股市继续向投资市场转变推进。
中国资产重估进行时,拥抱优质成长
长盛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王远鸿在管的长盛高端装备长期专注于成长行业,2024年重点布局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 算力产业链、海上风电、储能等,适度减少了在光伏、核电装备等的配置,全年收益率超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18%。
“虽然国内和国际的宏观环境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这可能就是我们需要长期面临的,不确定性永远是投资的最大挑战”。回望过去半年,王远鸿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已经从起步发展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国自己的大飞机已经成功投入商业运营,先进战机先后露面,半导体产业在极限制裁和打压中顽强壮大,……AI 大模型也有了 DeepSeek这样引得全球关注的产品出现。然而,中国资产相比全球其他市场的估值仍明显较低。“这种巨大的差异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当全球投资者 的目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的时候,会发现中国资产的价格和中国国力的全球位置出现了不一致, 这种差异应该被消除。”在当下时刻,王远鸿认为中国的优质企业值得投资者关注,持有其中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企业更是伴随投资者穿越周期,分享企业成长、国家发展红利的好的选择。
投资方向上,王远鸿指出,长期关注的行业包括电力设备新能源、 汽车、机械、电子、通信、军工、医疗器械、有色等,目前看好的方向包括AI云侧国产硬件、AI 端侧硬件、智能汽车零部件、人形机器人、海上风电、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军工信息化、航空发动机等。
AI引领软硬件投资机遇
面对近来AI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长盛城镇化主题基金经理代毅能力圈聚焦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及“AI+”等方面,坚持寻找“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的最强交集,精选更具确定性的主流投资方向,寻找更能体现生产力变革的趋势,寻找人工智能优质的硬件相关标的。最终代毅管理的长盛城镇化A 2024 年聚焦于AI 相关的国内外算力、AI 应用终端、机器人等方向的优质硬件方面个股,年度收益率为 39.23%,相较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3.70%,跑赢基准回报近26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长盛互联网+基金经理杨秋鹏认为,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有望稳中向好,并从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消费方面,杨秋鹏指出,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拉动下,以家电、汽车为代表的行业需求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投资方面,伴随着中央财政逆周期发力,基建投资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望触底回升,进而拉动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在国家稳地产稳房价的大力度举措下,存量库存加速去化进而拉动新房销售增长,回款压力降低有望拉动房地产投资企稳;出口方面,我国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无论是渠道能力还是产品竞争力方面都在快速提升,出口在中长期仍然是较大的投资机会方向。
具体到投资机会上,杨秋鹏看好AI向下游的加速渗透,认为硬件方向,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硬件的积极变化有望带来需求持续改善;软件方向,Agent在B端与C端的加速渗透有望带来云基础设施与应用的需求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