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英国驻华大使馆、伦敦金融城以及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英转型金融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施罗德资本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彭煜宇受邀出席并围绕“金融机构在推动产业和企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做主题演讲,分享了施罗德资本新能源基建团队如何助力投资者的低碳转型。
彭煜宇表示,施罗德资本新能源基建投资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资产管理方如何充分利用资本配置方面的独特地位,即将长期资金导入对低碳转型最为关键的新能源基础设施行业。从2013年发行英国首只公开交易的风电信托到2016年推出英国光伏发电私募股权基金,施罗德资本新能源基建投资团队为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长期资金打通了获得新能源发电资产长期、稳定回报的渠道。这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投资选择,同时助力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一直被视为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一资产。彭煜宇介绍,施罗德资本的新能源基建投资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长持基金管理平台之一,已在全球投资了430多个风电与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超7.4GW,成功吸引了全球养老金、政府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新能源建设,并与全球公用事业公司合作,打造了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即“建造-出售-运营”的闭环投资模式。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财务环境中,施罗德投资集团不仅保持了稳定的投资收益,还开创了可持续的投资模式。
彭煜宇进一步指出,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中国是大型跨国企业(特别是供应链链主企业)实现供应链脱碳、完成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区域。为此,施罗德资本在中国的新能源基建投资聚焦跨国企业供应链脱碳需求,通过企业供应链脱碳基金机制,协助链主企业汇集供应链资金投入新能源发电资产。通过这样的投资,供应链链主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环境权益,以达到中和其供应商范围3及范围2的碳排放的目标。这一机制不仅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环保目标,还引导了资金向绿色项目流动。
彭煜宇最后总结道,与英国2010年代类似,当前中国低利率环境下境内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公司)对于具备稳定产生当期收益的收入型产品有巨大的配置需求,促使投资者寻找新的、有足够规模的资产池来满足这些配置需求。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将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配置机会。
免责声明
以上如有提及证券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撤资之建议。
本文件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打算作任何方面的宣传材料。本文件不应视为提供投资意见或建议。有意投资者应寻求独立的意见。本文所载的内容为撰文者的意见和见解,不一定代表施罗德投资的看法,或在其他施罗德通讯、策略或基金反映出来。本资料所载资料只在资料刊发时方为准确。观点及预测或会更改而不需另作通知。本文的资料和来自第三方的信息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施罗德投资不保证其完整性或准确性。投资涉及风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