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征收104%的额外关税,这一举措标志着中美贸易战升级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内众多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外部市场波动时持续保持增长?
在这一关键转折点上,国家"双循环"战略的指导意义更加凸显。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完善供应链布局、提升品牌价值,将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思路在众多企业中得到了生动实践,其中,成立于1972年的鸭鸭羽绒服,以国民需求为底层逻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立足国民需求,深耕国民市场
中国14亿人的衣食住行,构成了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这一庞大的内需潜力正被充分激活。对于企业而言,精准把握国民需求,不仅是满足消费者的关键,更是成长为世界级品牌的必由之路。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这个曾经高度依赖出口的产业,如今正通过"科技、时尚、绿色"的转型,在国内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其中,羽绒服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尤为值得关注。2023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500亿元。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30%以上、日本70%左右的羽绒服渗透率相比,我国羽绒服渗透率仅为9%左右。这一巨大的差距恰恰预示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国民品牌鸭鸭羽绒服的转型实践颇具启示意义。通过深度洞察中国消费者多元化的保暖需求,鸭鸭羽绒服成功实现了从单一保暖功能到全方位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战略升级。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版图上,气候差异造就了鲜明的需求特征:南方湿冷环境需要轻量锁温,北方极寒地区强调防风抗雪。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年轻群体追求时尚潮流,中年消费者注重品质与功能,银发一族则偏好舒适简洁。基于用户需求洞察,鸭鸭羽绒服从地域气候与消费群体两大维度精准发力,通过金字塔式的产品布局策略,构建起多层次、全客群的市场覆盖体系,为泛国民群体提供优质的羽绒服解决方案。
此外,在深耕本土市场的过程中,鸭鸭羽绒服更巧妙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语言,打造出更符合国人穿着体验的产品。其2024年黑标鹅系列以独创的"超模"版型设计为亮点,通过精准的立体剪裁和细节把控,既满足了东方人的体型特点,又兼顾了当代审美需求,充分彰显了这个国民品牌对本土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与创新演绎。
科技赋能,打造高质量的产业生态
在全球化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构建自主可控的高质量供应链体系已成为民族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国民羽绒服品牌的代表,鸭鸭羽绒服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极具韧性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本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鸭鸭羽绒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上游与国内优质羽绒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原料品质的全流程管控;中游通过智能化工厂建设,引入自动化先进生产线,大幅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提升交付质量;下游构建覆盖传统电商、直播电商及私域流量的全域营销网络,实现精准营销与高效转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鸭鸭羽绒服运用自主研发的BMS(品牌管理系统)实现了全价值链的数据贯通。该系统打通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销售的全价值链数据链路:前端整合多渠道消费数据,实现需求精准洞察;后端对接优质供应链资源,确保柔性生产;数字化中台实现前后端高效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这种"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创新模式成功破解了传统制造模式与动态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使品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凭借全链路产业体系的强大韧性,鸭鸭羽绒服在竞争激烈的羽绒服市场持续领跑。2024年10月至11月期间,鸭鸭羽绒服在抖音电商羽绒服品类中以超过32亿元的总销售额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18.2%。此外,鸭鸭羽绒服在天猫“双12”当天销量排名第一,其淘宝官方旗舰店中售价109元的轻薄羽绒服月销量超过10万件。
在关税寒流与全球经济变局交织的当下,鸭鸭羽绒服以 “双循环” 战略为锚点,深耕14亿国民消费市场,通过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走出了一条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这一发展路径不仅展现了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大韧性,更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彰显了民族品牌在新时代的发展智慧。